香港地名掌故集锦 (上)

历史上,香港是重要的香料贸易港口,“芳香的港口”就是它原本的含义。明代,广东地区生产香料,大量优质的莞香从这里运出,走海路行销全国,由此得名香港。“香港”名称首次出现,是在《粤大记》中:

《粤大记》局部 上南下北

九龙半岛上南宋始置“官富”盐场,元朝时“官富场”被改为“官富巡司”,明朝时则被改为“官富巡检司”,在明代著作的地图中仍可见“官富巡司”的标注,如今这一片是香港观塘区。

香港从1841年被英军占领,开启中国近代化历史,到1997回归中国,中间156年殖民时期,又称港英政府时期。这个时期塑造了香港这座城市岛屿与众不同的气质。经随军勘测人员,港岛中西部平坦高地适合建设,因此港英政府早期的开发都集中在中西部,大量以港督和政要命名的街道也集中在港岛这一部分。

————————皇室系列————————

【皇后大道】Queen‘s Road

本应翻译为女皇大道,不知道当时的翻译师爷怎么想的。译成皇后大道后,就一直沿用至今,港府澄清无力。这条路是1842年香港在中环海边修建的第一条马路,命名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起点在水坑口街(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登陆点),向东西延伸,故分别有“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东”,这地名多次出现在各种歌曲和电影中,如罗大佑《皇后大道东》。二战香港沦陷于日军期间,曾被改名为“明治通”。

中环 皇后大道 皇后像广场

【域多利道】Victoria Road

以维多利亚女皇命名,原名为维多利亚庆典道(Victoria Jubilee Road),是为了纪念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60周年庆典而修建。在港岛地铁线最西端站点坚尼地城以西。

【英皇道】King’s Road

纪念英皇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而命名,在铜锣湾一带。二战期间香港沦陷于日军,这条路被短暂地改名为“丰国通”。

此外还有纪念1922年访港的爱德华王子的“太子道”、1966年访港主持英国周开幕典礼的玛格丽特公主的“公主道”。

————————商业巨贾系列————————

【怡和街】Yee Wo Street

以怡和洋行命名,怡和央行早在1841年就以低价购得铜锣湾东角地区,并在此发展己用,大兴土木,将广州的总部迁到此地。今天我们常见的7-11、必胜客都是它投资的业务,旗下还有置地集团、酒店、汽车、航运等。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年轻的时候还在香港怡和央行实习过。怡和央行的创始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以及后期的高级经理也纷纷获得在铜锣湾区命名的街道如渣甸街(Jardin's Bazaar)、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伊荣街(Irvine Street)等。

香港渣甸大楼

怡和央行早年也曾参与对华贸易,从事业务主要是鸦片和茶叶,自此鸦片大量流入大陆,损害清人身体与精神,并一举将中国对外贸易常年顺差的局面变为逆差,从中赚取巨额利润。所以当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时,极大地打击了怡和央行的鸦片生意,所以怡和央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游说伦敦政府对华宣战,也力主攫取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除怡和洋行外,还有十几家英资洋行在香港经商,主要业务就是鸦片贸易。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怡和洋行非常敏锐地嗅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所以在80年代末就将总部搬离了香港,可以说是非常鸡贼了。

【红磡】Hung hum

现在很有名的红磡体育场就在这里,这里是由一口掘开后涌出红色泉水的井而得名。

1863年英资黄埔船坞公司在红磡创立,红磡的“黄埔路”也由此得名。此后大量船坞企业集中在这里,因此红磡地带的不少地名都是由船坞知名经理而得名。如戴亚街(Dyer Avenue)、曲街(Cooke St.)、必嘉街(Baker St.)等。

【遮打道】Chater Road

以保罗.遮打爵士 (Sir Catchick Paul Chater)命名,位于中环。现在每逢劳工假日包括星期日,遮打道和皇后像广场一带被划作行人专用区。而有不少菲律宾佣工都选择此处作为其休息的地方,因此在星期日那一带又有“小菲律宾”的称号。

1860年他从印度来到香港,彼时只是一介平民,但他商业触觉极为敏锐,持续多年的努力最终取得怡和集团的信任,一同创办了置地公司,并游说港府在中环维多利亚港填海造地。1904年,当港府完成中区北岸庞大的填海工程,置地公司就在填海区购买地块,大兴土木,当年地价仅为每平方英尺25港元。到1905年底,置地至少在区内兴建了五幢新楼:包括圣佐治大厦、国王大厦,约克大厦、联合大厦和历山大厦。这些大厦均楼高4层至5层,维多和亚风格,是当时最宏伟的建筑物。到今天置地公司已发展成雄踞中环和全港最大的地产公司,在那时便已经初见端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地名掌故集锦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