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请听望子第66课幼教频道的家长们好,今天我们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话题。责任感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做好他份内应该做到的事情,能够承担属于他自己的责任。比如说对孩子而言,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作业,自己把它做完。
但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缺乏责任感而感到苦恼,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缺乏责任感,有几个典型的表现,我们来看一看,第一,推卸责任。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啊,孩子说忘带了,问他原因,他就说我妈妈给我收拾书包的时候,忘了装了,你看把这个责任推给妈妈。
第二点,以自我为中心,玩游戏的时候总是让别人听自己的,否则就蛮不讲理的去打,惹得其他小朋友一直跟老师告状。第三种是缺乏自理能力,自己的书包,自己的玩具从来都不会主动的收拾出门,要等爸爸妈妈给自己穿衣服穿鞋,甚至很多孩子上了小学,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所以我们来看责任感这个词在孩子身上一直都是缺失的。由于我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很多孩子都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当中长大,我们大人容易无原则的去溺爱孩子,过度包办,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自己去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机会。这些被家人们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长大了,多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变得自私、霸道、任性、责任感,在孩子们的身上好像很难找到了。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持久。
此前有一个14岁男孩的生日蛋糕在网络上走红。啊,如果我们的孩子过14岁的生日,你会送给他什么样造型的生日蛋糕呢?相信很多家长会选择充满童趣的造型。而有一位警察爸爸却不按套路出牌,他给儿子的生日蛋糕上写了这样几个大字,14岁要负刑事责任了。
孩子的妈妈说,因为两口子都是警察,经常会利用一些机会对孩子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而就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的做法与此不同,因为孩子还小,有大人替他们承担责任,不管犯了什么错,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似乎就能够为他开脱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责任意识产生于20到30个月的时候,也就是两三岁的时候,他们会把大人面部表现出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行为联系上,判断是否是因为自己淘气惹大人们不开心了。责任意识在孩子3到4岁的时候更为强烈。
出于好奇和兴趣,他们开始要求帮助大人干一些家务活,进到小主人的一份责任,这都是孩子们在发展中的自发行为。但是,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时候啊,总是容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导致孩子这种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发展和延续下去。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啊,由于记者朋友在美国看到一个孩子把喝完的可乐瓶扔到垃圾桶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孩子说我很喜欢这条街道,我每天上学都从这里走,我想让他看起来是干净的,整洁的。
但这个记者回到中国看到,有一个孩子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的时候,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中国的孩子回答道,因为老师说了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这两个孩子其实都为保护环境出了一份力。但是我们如果用责任感去看待这个事情啊,你就会发现前面这个孩子他是怀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心甘情愿充满热情的去做这件事情。
而后面的这个孩子,他或许是听话的,循规蹈矩的,但是他是被动的做这个事情,他明显的缺乏内在的动机,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他只是在听话办事,缺乏自主性。而我们所说的责任行为并不是个别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在正确的行为认知和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转化为内在的、主动的、自发自觉的品质。
在儿童班级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当中指出,小学生在参与了一系列真实教育实践活动后,70%以上的同学,他们的责任行为都有同程度的进步。这个研究表明了,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才能够对集体生活当中的事情真正的负起责任来。
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许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这次如果做好了,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奖励。结果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为了为家长而学的事情,孩子完全没有体会到哦,这是自己的责任,或者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不少父母的参与意识过强,总爱知道孩子这个字要怎么写,那个题要怎么算,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主体意识。
久而久之他们自己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慢慢的就淡化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明确边界自己的事情做错了就需要自己去承担这个责任。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增强孩子的家庭参与感,体验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培养主人翁意识。
这样孩子在长大以后啊,才能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够勇于担当。我记得女儿在四五岁的时候,他就特别愿意在吃完饭以后,跟大人一起收拾盘子,而且特别愿意去洗洗涮涮。这个时候他只是好奇,只是觉得好玩,我们就给它弄一个池子,让他像玩耍一样洗几个盘子。
一方面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他要承担责任的这个仪式感的培养。其次要给到孩子恰到好处的爱,而不是溺爱。我们经常说要给的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是很多人都把无条件的爱当成了溺爱,溺爱其实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爱,是一种放纵和无可奈何。
当父母主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而无条件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接纳、理解和包容。我爱你,但我不会对你和你的错误视而不见,教育的主动权依然在父母手里。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会行使教育的权利,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虽然爱自己,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错事儿也要道歉,甚至有可能受到惩罚。
这样的孩子能够在充分的爱中感受到边界和规则,他内心的安全感也是满满的,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他内心的安全感是充足的,他的能量是流动的,但孩子被这种浓烈的满满的爱围绕的时候,他就会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就会被唤醒,所以就能够充满热情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会自动自发的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第三点就是父母不包办,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首要内容也是重要内容。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的责任感丧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呢?最简单的就是穿衣服、吃饭、洗脸、刷牙,可能大家觉得这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但恰恰是这些高频次经常发生的小事,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人格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记得有一个孩子跟我讲过他的一个经历,妈妈总是喜欢在他身后不停的唠叨,哪怕他要洗澡,妈妈也会沾到浴室外面,不停的叮嘱他多洗两遍,打点沐浴露,不要随便一冲。
你上次头发上的泡沫都没冲干净,洗完了别忘了吹干头发。直到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对着妈妈怒吼,好啊,那么喜欢管我以后,你来给我写得了结果,妈妈一听这句话,一边扑就一边骂他,你怎么那么不知好歹啊,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你就用这种态度对我吗?
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啊,大街上那么多人,我怎么不管别人呢?虽然这些问题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才爆发出来的,但是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他的家长都是用什么方式在对待他,一定是大包大揽,孩子的自主权完全被剥夺。
同样他的主观能动性一定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是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感。爱要有度,也要有实在。孩子们破茧成蝶的过程中,他们时刻需要父母的放手来成全自己的独立,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爱的边界,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成长。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允许孩子去尝试,允许孩子去冒险,给孩子去承担他们自己的责任,不剥夺孩子的机会,这也是我们父母的重要的责任。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家长应该把握好这一个特别的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变成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
简单的来说,责任感是锻炼出来、体验出来和理解出来的,没有充分的理解过、感受过责任和担当,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说教就能够充分的培养起来。到今天为止,我们旺子频道的分享即将告一段落。前期我们和大家陆续分享了很多有关孩子性格习惯、能力、素养提升方面的理念和方法,也分享了很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很多课程并不是听一遍就能够完全理解和应用,通常需要举一反三,多次学习才能够灵活应用。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开启大家持续学习的习惯,让父母的学习成为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让父母的成长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