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浅析,追到手之后,为什么“白月光”反而不香了?

愿我的故事细水长流,敬你的孤独择日而终。关注猫夫人,看尽人生百态

引言:

又到了双十一买买买的季节,有人通宵凑满减,有人熬夜付尾款,还有人因为付尾款时肩胛骨受凉,后背痛得抬不起手,不得不请假去医院针灸,上了热搜。然而,相当一部分在半夜冲动之下“抢”回来的商品,往往在到货后用了没多久,就不香了。

这让我想起来,曾经一个学妹的小男友因为突遭分手,忍不住在课堂上失声痛哭,这件事传遍了整个系。我问小学妹,之前我看着她不懈追求了对方两年,为什么在一起才半年就提出分手。

她明显也很苦恼:“我也不知道啊,明明一直觉得他就是我的男神,可真到他同意了,相处下来,感觉挺没意思的,好像没那么喜欢他了……”

苦追多年的“白月光”,为何追到手后就不香了?

有些人在单恋的时候,对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穷追不舍,情根深种,可是,在对方真的答应交往后,反而兴致缺缺,觉得索然无味,再也没有那种魂牵梦萦的渴望,态度180度大转变。

买东西也是如此,可能你心心念念的一件西装,在买回来穿了几次后,就觉得腻了;你梦寐以求的包包,好像不买回来就会错失真爱一般,可真正到手,你又觉得它很普通,甚至嫌弃容量太小,还没有自己以前的顺手。

如果说,冲动消费我们还可以说是一念之差,那追求男神、女神明明可能努力了好多年,可为什么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多巴胺作祟,追到手时,快乐到达了顶峰

埃默里大学的神经和行为心理学家Gregory Berns,在一篇消费行为学的报道中曾说过:“看到一双新鞋,可以促使一个人大量分泌多巴胺,从而刺激她的购买欲望。而在购买行为完成后,多巴胺的浓度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在两人确定关系之前,由于多巴胺的分泌,这种追逐的快乐在暧昧中一点点累加,而当对方有了正面回应,正式被追到手的那一刻,多巴胺的分泌导致的快乐幸福感达到了顶峰,而之后,这种幸福感一路下降,直到趋于平稳。

期待值太高,以至于有了心理落差

为什么网上总是出现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区别?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看到卖家秀中完美的模样,就会幻想自己穿上是多么美丽得体,可真正穿上身才会发现,衣服没有变,只是那些美好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罢了。

无论是明星代言,还是美丽的卖家秀,都让我们误以为,买了这件东西,我们就会拥有同样的美好,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打击。

感情亦是如此,一开始我们抱有的期望值太高,总是想象恋爱后的相处有多么甜蜜多么幸福,可感情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的,一旦真正得到,现实无不在提醒我们,生活依旧平平无奇,甚至需要你去耗费时间、精力与金钱去维系感情,以至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审美疲劳,喜新厌旧,边际效用递减

最初,可能某条橱窗的裙子让你非它不可,偶然路边小摊让你直呼人间美味,这种新鲜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你有了极致的满足感。可当你反复穿同一条裙子,每天吃同一家小吃,这种兴奋度会逐渐降低,最终你会觉得,也不过如此,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追到手的“男神”、“女神”,即便是再漂亮,再体贴,再多人喜欢,每天朝夕相处,你也会有了审美疲劳,觉得对方也就这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新厌旧。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了就有恃无恐

一开始,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你错过了自己很喜欢的一条项链,当时没有买,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之后,你就会对这件东西念念不忘甚至好多年,等到某天终于再次遇到,立刻买回家,只戴了几次你就会发现,它也没有那么好看,便随手扔到了一边。

这便应了陈奕迅在歌里唱的那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不过,用“得到了就有恃无恐”来解释这种心理表现更为恰当。最初一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不甘,而这种不甘心一旦被满足,这段关系就变得寡味起来。

光环效应消失,对方跌落神坛

在将这件家电买回家之前,你所看到的都是它的好处与优势,关注点一直都在积极的一面,只会想自己如果没有它,生活多么不便;而当你将它买回来,你会逐渐将注意力都放在它的缺点上,你开始觉得它并没有那么好,各种挑刺。

这就涉及到心理学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也就是说,在追求阶段,你看到的只有“白月光”的优点,觉得对方完美无瑕,将对方的优势无限夸大。

而当对方反过来回应你,两人确定了关系,真正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等等,对方就好像从男神女神的“神坛”跌落,光环效应也随之消失,你会发现对方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会有缺点与不足。其实这不是对方变了,而是你更贴近真实的对方了。

如何摆脱这种心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呢?

自我觉察,知道自己的内心

首先,你要自我觉察,以第三人的视角来洞悉自己的内心,透彻地分析自己的心情,究竟是喜欢,是真心爱对方,还是只是迷恋对方的优点与新鲜感,或者仅仅只是得不到不甘心罢了。

只有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准确的下一步指示。

如果迷恋新鲜,很容易陷入新鲜的死循环

要知道一件事,如果人迷恋的,只是一时的新鲜感,那么,无论进入多少次恋爱,都会有腻了的时候。循环往复,人会很容易陷入新鲜的死循环。

倘若这样,那么永远都得不到真爱。

所谓新鲜感,是和旧人制造

网上很多时尚达人或者手工达人,教我们如何将已经旧了或者不喜欢的衣服改成“新衣”,其实也在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爱情,不是不断去寻找新人的新鲜感,而是不断和旧人制造出新鲜感。

理性面对,及时“断舍离”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在厘清“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的过程

如果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就会一直购买一些无意义的、压根用不到的东西,找一些自己不喜欢、也不合适的人做恋人。

理性面对,及时对自己的感情与内心做出整理,进行“断舍离”,如果不喜欢,就别拖延;如果喜欢,就好好珍惜。

结语:

仔细想来,爱情和消费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你以为非买不可的那件衣服,其实只会静静躺在衣柜的最深处;你以为非他不可的那个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

无论怎样,希望大家都能保持理性与思考,不去买那些没用的商品,也不去追那些不合适的人。不冲动,不跟风,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的。

今日话题:双十一你消费了吗?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学浅析,追到手之后,为什么“白月光”反而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