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承古逸|70年里,手工竹编的11个“是与非”!

图文:凡承古逸

截至目前为止,我想手工竹编的生产依然还是以手工为主要,这是竹编的难能可贵,也是制约手工竹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客观壁垒。

一、以物换物

上世纪50 、60年代,在那个农村集体制、记公分的时代,手工竹编依然存在,多是以做副业的形式存在。其中有这么一批手艺人,在闲暇下来自己做点竹器,以补贴家用。也有一些手艺人以竹编为职业,且只是少数,他们以编织竹器为主职,用竹器换取公分,算是集体劳作的一种方式。那个时代的竹器以实用为主,簸、撮、筛、席、筐、篮等等。那时的竹编有不少时候是以物换物,以物换票,家里有余粮,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听不少竹编老师傅说,当时他们是挑一挑竹器出门,然后换了一挑玉米、稻谷之类的硬货回家。

二、以物换币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复苏,农村集市可以自由买卖,那时的手工竹编在竹编产区是相当的火爆,村村、寨寨编织竹编,现在依然记得当时竹编市场上的“海量”竹编数量。在期间还有不少地区开起了竹编加工厂,算是一种资源整合,加大产量的方式,尽管那时的加工厂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从另外的方面说明了手工竹编曾经的辉煌(在近几十年里)。市场经济开放,也就不会再有凭票买卖的制约,那时的竹编很少再有以物换物的,都是以现金作为交换媒介。市场的开放,打工潮的未至,手工竹编在很多地区空前繁荣。但那时候的竹编交易是以传统市场为主要甚至是全部,生产、收购、批发、零售是市场主模式。

三、打工潮盛行之后

90年代,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交通、政策的可能,让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输入到城市,慢慢的形成了打工潮,导致现在如若在农村听到谁谁没有外出打工过,都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竹编产区,这部分没有真正意义上出远门 打工的人,成为了现在竹编产量输出的主要力量。曾经的年轻人,现在也已经垂垂老矣,这样的一群曾经的年轻人来支撑竹编的编织和发展,竹编的传承和发展堪忧。

四、竹编走乡串寨

在60、70、80、90年代,在竹编行业还存在于另外一种模式,就是竹编手艺人们拿上工具,走乡串寨上门制作竹器,由需要制作的人家自行出竹材,谈好制作工价后,吃住在主人家里,竹艺人现场制作所谈好的竹器,竹席、竹凳、竹床、竹椅、簸箕、竹筛等等,如若手艺人工艺好,被主人认可,那么村寨上的其他家庭也会和师傅们谈及制作事宜,有老手艺人和我说,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多时候是受到主人的为人处世影响的,大方慷慨的,制作用心一些,自然要好不少,斤斤计较的,则质量会差上不少,这里无关对错,人性使然而已。这种下乡,很多竹艺人一走就是半年甚至一年才回家一次。

五、竹编传统市场的弊

在2010年以前,很多竹编产区的竹编都应该是坚持走传统市场模式,很多真正的竹编编织端是没有真正掌握市场渠道和品牌宣传的,近40年的传统市场模式,导致很多真正的竹编编织产区并不被外人所知,而是一些基于竹编流通的一些市场区域被人们熟知,并错误的理解为流通市场地区为竹编的生产区。

执着于编织,专注于编织,不重视或者放弃对自身竹编产区的宣传,导致了现在真正的竹编产区的竹编因为不知名而成为草芥,从而倒逼竹编编织艺人们的收入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

六、网络销售

2010年以前,中国互联网已经联网10多年,基于购物的互联网平台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为什么竹编在当时却很少能在网络上发现呢?一是竹编产区的宣传推广思想理念的限制,这是主观制约,二是快递网点的限制,在当时的中国,很多地区的快递还依然是没有办法送达的,当然,中国邮政快递是有网点覆盖,但是就当时的派送速度,服务态度,资费等,确实是不太敢恭维的,这是客观制约。所以,手工竹编,依然是没有办法走互联网方式,仍然是只能走传统市场模式。

2014年左右,不管是网络速度的提速,快递网点的普及,快递资费等都在一个可以相对能够忍受和承受的范围内,这个时候,有很多的竹编产区里的人们在网络上推广宣传自己当地的手工竹编,于是,手工竹编,逐步在网络上多了起来。这是一种新模式,往深层理解,其实也不是,它也是基于生产、收购、批发、零售的模式,只是面向的市场面更广泛,快捷度更高。

七、理解误区

很多人对网络购物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网购就一种便宜的代名词,对于手工竹编,很多人就错误的认为在网路上购买手工竹编就应该是比当地购买要便宜(当然,很多所谓的当地是完全找不到竹编销售的)。

基于此,我要在说明一下,网络购买竹编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也是一种能够对比和浏览更多款式的一种方式。至于网络上一定比实体便宜,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没有根据的。

八、为什么网络购物并不一定比实体店便宜?

网络购物是基于快递派送,担保交易的一种方式,是支持退换货的,且不用当面交易,也避免了一些难为情。而实体店,则是钱货两清的当面交易,虽然也有自由退换货的支持,但是想到耗时、伤精力等,很多人在实体店买到的不如意竹编更多是算了,懒得动。因此,不少实体店的经营理念就是一个哄一个,看最后谁最不懂,谁就最吃亏。

对于手工竹编,对于竹编质量的判定和鉴别,其实有太多人是不太懂的,只是简单地用视觉、价格来判定优劣,但殊不知,好看的不一定好,贵的不一定真。

九、劣币驱逐良币

不同风格,不同编织产区,不同艺人编织出来的竹器质量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而要鉴别这类质量,首先得让自己成为行家,要研究竹编这块,其实是很枯燥和伤神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研究。很多人,包括现在很多处于流通、零售终端的专职商家,其实对很多竹编的质量鉴别还是依然不够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自然也不可能有好的鉴赏力的。一些竹编领域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回答错误的。

于是,很多人讲述的竹编多么的牢固,多么的光滑,多么的精致,大体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忽悠、瞎说和胡说八道,在行家的眼中,那些太多的是不入流的产品(只是在细节、工艺上来分辨,不做其他折射),但因为有太多人不了解竹编,那些不入流的产品尽然成为了抢手货。

这不能怪谁,要怪就怪竹编行业相关知识太少。

十、买不到到买不好

现在在网络上能够很便捷地买到很多款式、不同价格的竹编,但是有一个难题就是,要想买到一个达到收藏级别的竹编,却是很困难,也很迷惑,为什么图片都一样,价格差距却很大,这里面依然充斥着不少的投机者,因为竹编相关介绍的偏少或者空白,给与他们机会。

竹编产地的追本溯源,一直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事,这能给竹编产区一个很公正的认知对待,还有就是能让更多人能快速的找到自己适合的竹编风格和款式,再者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故意张冠李戴的这群人。

竹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到下乡制作,到网络销售,从范围,便捷度等方面不断地在进步,但是鱼龙混杂,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挑选,成为了继买不到之后又一困惑。

十一、竹编定制

手工竹编,慢慢的淡出纯生活属性,而是逐步地朝个性化、精细化、艺术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所谓的琳琅满目的竹编,却很难有自己觉得合适的竹编,于是,竹编定制,将会是竹编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以后的竹编制作和入手中,个性定制竹编,将会是一个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承古逸|70年里,手工竹编的11个“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