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寒意凛冽的早晨。
收到发来的信息:周五启程回云南了。
受邀来屏南支教兼当义工的一个朋友,要回去教书了。再见,恐不知何时。
一直是看着他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的种种艰辛和不易。也知晓无不散筵席,却仍还是会有不舍情绪。
他回道:每段经历,每个相遇,都像酿造一坛酒,时候到了,埋在土里,让它慢慢发酵,等待重新开启的日子。
从未言及感谢的话语。谢谢他这一年以来的帮助,在我需要的时候不遗余力。谢谢他经常上来看我,陪我喝茶聊天。谢谢他给予我真挚坦诚的友谊。
告诉他,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我们都是被眷顾的、幸运的人儿。
祈愿上苍一直佑护着你……
我们仿佛总仗着对死亡的未知,而肆意挥霍 消耗时间和生命;仗着他人对自己的真切心意,无有恐惧对方总有一天会有离去。
有几人真正懂得活在当下,真正懂得他人情意的宝贵。
妈妈过来乡下陪伴月余。
一起干活,做饭给我吃,帮我洗衣服,仿佛回到小时候在家在她身边的日子。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躺在床上对着隔壁房间撒娇叫喊她,与她一起坐在工作室飘窗前吃早餐,聊天,看望窗外的风景,是内心感觉到幸福的一件事情。
珍惜这样的时光。
可即便如此,仍旧发现自己着实无法与人长期共处。即使是至亲的人。
不知是长久以来早已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或是性格导致。哪怕尽量调整,尽量想令自己专致,还是会觉得严重的被分散被打扰。
那种失去思考,失去对自心以及一切事物的感知能力,与在俗世里每天置身于这个巨大容器里的每一个人无异——旋转 空洞 麻痹。
剔除掉灵魂,仅剩一具无有知觉的行走的肉体。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符合本性地生活,却又经常会发现,正在做的是与它相悖的事情。”
依恋亲情依恋温暖又渴望回归独处。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类的正常生理和精神需求,亦是对立的不可消解的矛盾。
一个人的满足与安宁,喜欢独处的人或许会明白此感受与其意趣和重要性。
开放了长达数月的睡莲进入尾期阶段。
寥寥无几的花苞和枯黄的莲叶,盛荣过后苍凉的美。
并不太期待来年的再次展现,欣赏它们每一个时刻所呈现出来的该有的样子。
想起前几年在老家时每周必去一趟的石室禅院,院落里那棵萦绕在众多树木里 高大独立的木棉。其他树的枝干末梢皆悬挂累累,唯独它只结长一个不大不小的果子。每次去到那里,都会定定地坐在石阶上观望它许久。看着它逐渐变化,表皮从绿到黄,直至爆开。白色的轻轻柔的木棉花迎风飞舞,飘往属于它们的地方去……
结识了一群有趣且具才华又善良可爱的人儿。与他们相处自在 愉快。
相同频道相同属性的人,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他们会在一种能量场中 在缘分的牵引下相互吸引,找到对方。
这是一种无法道予的奇妙的感受。
她说,打从第一眼见到你,就莫名的喜欢。你的画,你的文字,你的生活方式,你性格里保留的纯粹的东西,是我想要成为并向往的。
你已然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而我对她,最直接的感受是了解过后的心疼。从不喜与人过度亲密或有肢体触碰的我不知为何,看着她,常常会有想要抱抱她的想法。
有时同性间的遇见比起异性来说,更难得,也更为美好,因为它干净 简单。不建立任何目的。
觉察到自己的怯弱,一直以来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每每到达心理设下的那个界定时会不知觉的做出退缩。回避 抵触再进一步的更近。不愿打破原有的平衡 平静,厌惧一切麻烦、复杂以及可能性的改变和发生。
亦承认,在感情面前自己是胆小鬼一个。
想来许是真的老了,越发期盼自由自在、单纯而安静的活着。
不想,也不愿再有任何纠缠、负重。
午饭过后散步。
幽暗而古旧的小庙被开始翻修。
偶有过去看看进度。
……哪一天取而代之的,也许是繁荣 喧腾。
失去它原有的肃穆 古朴。
面对一些人事,身体内存在的完美分子常会导致萌生出不必要的担忧。而这担忧间接带来的局面,是诸多的冲突和不快。给他人,也带给自己。
人性中的自私与恶在这种独独考虑自身,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的情况下会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
宽慰自己,这世间事自有它的定数和走向,不是能够以一己之力可控可扭转。
坚定初衷,许下好的发心,同时给予他人多一份理解与同理心。对于无力改变的事试着去顺应它,看着它,等待它出现最终的面貌和结果,未可知不会是另一种转机呢。
喜悦的感知有时可以来自微小的美好。
让心和脑袋停息下来,专致的尽情的投入到这山色中。
闭上眼睛去感受秋风的萧瑟,捡拾抚摸凋落的叶子,嗅闻空气中泥土与花草交织的味道,体会手指心山泉水所带来的凉薄之意。
林立的竹子在静默中散发出来的香气,淡淡的……
惚然想……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往来情感以及与这世间周遭事物的所有联结何尝不是如此?
每一件事、每一个出现在身边的人,都有其深远的含义。
让它、任它、随它到来、随它去。
一切的一切不过皆是自然的发生。
燃香。
煮茶。
窝在沙发上。
重温庆山的书。被这段话吸引——
未来不需要去想。过去同样也是如此。
她成为这样一个女人,不害怕黑,不害怕告别,不害怕难过,也不害怕破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