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杂谈

图:《迷人的材料》封面

像往常一样,早上到公司放下行头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保温杯去打水。等水蓄满的间隙,我突然对这个每天盛水容器产生了兴趣:它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什么让它遇水不生锈的?为什么能保温?

古有女娲娘娘因为孤独,便从黄河水中捞出泥巴制作泥人,然后用树枝沾上泥,向地面上洒去,这样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又因为后代的问题,女娲娘娘便想出将小人儿分为男女,让他们繁衍生息。当然,这只是传说。

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然后进入石器时代。我们石器时代的祖先只能用燧石、木头和兽骨来满足日常生活。这些材料作为工具用途相当有限,韧度和强度都比较差。直到后来,祖先发现铜,又找到了铁,才从石器时代到黄铜、青铜时代,过渡到了铁器时代。在我看来,金属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参照史。

在马克·米奥多尼克的《迷人的材料》中提到:到20世纪左右,我们的祖先发现往铁里掺碳会形成另外一种合金,也就是钢。钢遇到水和空气时是会生锈的,所以用钢建成的工具需要上漆防锈。后来布雷尔利将碳和铬按照一定比例掺到铁里,发明了不锈钢。铬跟铁反应形成氧化铬保护膜,隐形的附着在钢铁表面,即使被破坏了,它也会自行复原。由于保护膜隔绝了与铁的直接接触,且不会产生铁的味道,让不锈钢可以变成汤勺、保温杯的绝佳材料。

除了对保温杯不生锈好奇外,最感兴趣莫过于它的保温作用了。冬天拿来保温,夏天保凉,可以说最人性化的操作了。粗浅的通过看书搜资料,发现保温杯是从保温瓶发展而来的。保温原理与保温瓶一样,只是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把瓶做成杯。热力的传播有三种途径:辐射、对流和传递。保温杯内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而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能阻止热对流。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便利,我在享受的同时,对于唾手可得的人类文明成果习惯性视而不见。其实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里面都有有意思的弯弯道道。同时也强烈推荐大家都看看《迷人的材料》这本书籍,里面对一些常见的物质原材料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讲解剖析,生动有趣,看完很有益处和收获,值得反复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温杯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