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2《人到中年》

《人在中年》


首次知道这部作品通过《故事里的中国》。里面有一集是田沁鑫导演的《人到中年》的新舞台剧,由左小青和郭晓冬两位中年演员演绎,同时访谈其背后的制片故事时请到了原剧主演潘虹和达常式两位老演员,导演的妻子兼编剧,还有潘虹当时跟班学习的著名眼科医生。这一批演员(除当时特别年轻的潘虹)和眼科医生和导演本身其实都有着主人公陆文婷和傅家杰生活的真实体验。所以整个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就打动了很多工作人员。

影片中,最触动的我的是爱情的纯粹单纯和美好,中年生活的琐碎繁杂和烦恼。这些情感被两位主演通过那或深情或焦虑或忧郁的眼神,或缓和或激昂的话语,表现出来。不加任何特效地在一件破旧拥挤但又整洁有书香气的小房间里高度还原那个年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我想可能小说会更加生动,因此就开始读起了这本谌容的中篇小说,有一点小感,一直在脑海中晃着,读完一个月后,还是觉得要把这些感觉摘下来,不知道以后真正到了中年,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感受。

上世纪五十年代,没有现在的那么多花哨,没有那么多的来自于社会媒体对价值观的渲染或批判,好像那时候的成年人也没有如今社会的人想得那么多,那么远,只求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做得不负众望。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都比较纯粹,与外界的交往比较拘泥,也就是我们在说的圈子很小。所以每个年代的人有每个年代的特点,但也有共同点。不同之处比如陆文婷会因为傅家杰念裴多菲的诗而向他打开心房;两人都认为“一间小屋,足以安身;两身布衣,足以御寒;三餐粗饭,足以充饥”,因为在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就可以成就一段婚姻;转辗在工作,家人,家务中却没有公公婆婆或者保姆帮忙,有时两个无父母看管孩子还是邻居主动帮着照顾;没有什么育儿经,没有什么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的指引,没有什么想着报培训班;还有到中年和好友相互倾诉和鼓励的没有攀比,只有感慨和相互祝福。在书中,人物的爱情、亲情、邻里情和友情都是平和而不掺杂半点私念的。

相同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陆文婷,从小就有一种韧性,从学习,到工作,都是一副外柔内刚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挑战,这是我们现在仍然在倡导的女性应有的姿态,还有面对干部家人的“刁难”“质疑”,她从容沉静,不亢不卑,脑海里只想的是平凡的病人,和如何治好他的眼睛,这也是一个在现代也值得让人称赞的正直女性。还有作为二胎妈妈,在平衡生活和工作时,总会手忙脚乱,对孩子气在心头,也会瞪和吼,之后是内疚和反思。毕竟她只是一个妈妈,一个眼科大夫,一个普通的中年女性。所以在小说中也从来不会把她圣母化。她甚至会后悔着:“一生的错误就在于结婚”。那时的压力让她有点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承担如此重的家庭负担。年轻的她也跟现在我们一样想着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是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通常是不好的事)。

“不是人常说吗?结婚是恋爱的坟墓。那时候自己是多么天真,总以为对别人来说。也许是如此,但是对自己来说,那是绝不可能的。”

太契合我现在对有些事情的想法了。陆文婷的命运到小说结尾应该是留白的,重病出院的她在傅家杰的搀扶下“迎着朝阳和寒风走去”。我觉得作者写到这里,让我感到很满足了。没有一锤定音,本该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尾,但是谌容老人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她仍然充满了“不定性”,就跟现实生活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22《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