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份出色的竞品分析?

本答案可能是最全面、系统的一个回答了。全文共4000+字(认真阅读需要大约10分钟,建议先收藏)。

在网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竞品分析,他们简单地阐述产品背景后,喜欢比较产品和竞品的功能,评论功能的好坏。

在大部分同学的印象中,这样才是做竞品分析。“比较产品功能”,已经是普通“竞品分析报告”中最核心、最终的结果产出了。

但实际上,竞品分析应该服务于最终的优化方案。

更合理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思考目标产品和竞品的产品定位、业务分布、发展历史及市场表现数据,分析得出目标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和优势,从而为后续的用户分析和功能分析做方向上的指引。

因此,此回答将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

1. 明确竞品是谁

2. 产品业务分布

3. 产品发展历程

4. 产品的市场表现数据分析

5. 目标产品优劣势总结

1. 明确竞品是谁

简而言之,竞品就是在同一片市场上,产生竞争的产品。如果选取“竞品”,应该注重如下几点:

- 竞品的产品定位,就是在同一个市场领域下,开展的业务性质相似。

这个很好理解,同一个市场领域下,开展的业务类似,才会存在竞争关系。

- 目标用户有较大重合。

例如,B站和“优爱腾”视频三巨头,他们都在视频这个市场领域。

它们的目标用户是有高度重合的,视频三巨头的目标用户是中国全部网民,而B站的目标用户是“年轻人”。显然,视频三巨头的目标用户覆盖了B站的目标用户。

- 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和场景高度一致。

还是以在线视频为例。针对视频产品,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解释目的和场景呢?

应该看视频的目的+看视频的内容类型。例如,B站用户看视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他们看的内容类型主要有版权动漫和其他版权内容,如电影、纪录片等,还有就是用户上传的UGC内容。

而视频三巨头的用户看其视频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娱乐,看的内容类型有版权内容,包括电影、网剧、综艺、动漫、纪录片甚至体育,此外还有部分UGC内容如短视频等。

可以看出,它们的目的和内容类型高度一致。只不过B站和视频三巨头侧重不同,但发展下去未来肯定会存在激烈的竞争。

- 选取竞品中体量排名靠前的产品。

竞品最好不要选没什么用户量的产品。要么有一定用户量的产品,最好选择体量高于自己、至少跟自己差不多的产品作为竞品。

假如选择B站的竞品是一个十几万月活的视频应用,显然不太合理。

2. 产品业务分布

当明确了竞品是谁后,我们要总结出每个产品的业务分布,下图是B站和竞争对手的业务分布图:

在总结业务分布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 每个产品都有一项最为核心的业务,要明确指出。

- 对业务的描述尽量精确一些。

仍以B站为例,B站的核心业务是视频,爱奇艺的核心业务也是视频。我们应该根据他的业务特点精确描述:

- B站的核心业务是版权视频+UGC视频社区

- 爱奇艺的核心业务是电影+电视剧+动漫等所有大众娱乐方向的版权视频

在日常使用中,从两个产品的首页也能看出来,B站首页推的基本都是UGC视频,少数视频是通过购买版权得到的动漫番剧。而爱奇艺的首页基本都是热门的电视剧、网剧。

3. 产品发展历程

总体来说,需要总结以下信息:

- 产品定位的明确或改变

- 发展中的重要节点

    - 业务上,比如新增某项重要业务

   -  非业务的,比如融资事件,重要合伙人加入

- 成绩方面的里程碑

3.1 产品定位的明确或改变

产品发布时肯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比如B站最初上线,其定位是“二次元的UGC视频社区”,而在16年,B站开始拓宽自己的内容边界,引进更为大众的“非二次元内容”,在定位上有所改变。

产品定位的明确和改变,是产品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节点,也是分析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以知乎为例,知乎一开始的Slogan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经验、知识和见解”,之后改成了“发现更大的世界”,现在的Slogan是“有问题,上知乎”。

这个Slogan的改变,其实也代表着产品定位的转变。之前知乎的定位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用户的分享型社区”,用户有精英气质。而后来逐渐向“大众化”发展,为了迅速扩大流量,知乎的精英气质消失,内容越来越泛,比如你会在上面看到各种娱乐八卦。

这样的定位转变,在分析产品发展上的优、劣势时,可以分析出一定有价值的结论:

知乎向大众化发展,之前积累的内容底子是巨大的优势,很多用户都是被之前知乎的精彩问答吸引过来。同时知乎也已经给用户建立了“有问题来知乎找答案”的认知。

但是劣势在于,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会让部分“精英”用户放弃知乎,这会让知乎的内容质量进一步下降。

3.2 发展中的重要节点

如果产品业务上有重大变化,比如新增了某些重要业务,那么我们最好写进发展历程中。

我们以B站和爱奇艺的商业化来做分析:

- B站14年才开始商业化,主要方式是新番承包,从16年开始,营收主力才变成游戏变现。

- 爱奇艺11年就开始打造会员体系,商业化的节奏很快,目标很明确。

商业化上的时间点和方式,可以分析产品商业化能力上的强弱,以及商业化是否全面充分。其实B站的商业化能力明显没那么强,商业化进行的也不充分。所以后续做功能分析,商业化可以是重点的思考方向。

其他如融资事件、重要合伙人加入、国家政策的影响等都可以算是产品发展非业务上的重要节点。

比如京东接受腾讯的投资。腾讯的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上的加持,还有腾讯给京东微信生态上的资源,这都算是京东在电商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3.3 成绩方面的里程碑

当产品取得阶段性的成绩,配合时间点看,我们往往也能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A产品在15年就用户量过亿,营收超过5000万。但到了18年,他们用户量也才1亿五千万,营收7000万。

那么说明这个产品在增长策略和商业化上存在问题。或者说这个市场并不大,他们已经做到顶,增长乏力了。

总之,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再结合更多的资料,可以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 产品的数据表现分析

产品经理面对的数据,一般是指产品内部的运营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会作为公司诸多决策的依据。常见的产品内部运营数据包括:

- 日新增、次日留存等日常产品运营数据

- 产品页面漏斗等转化数据

所谓漏斗就是一个页面进入下一个页面的转化率,这些数据是我们做产品迭代时的重要决策来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做产品工作时,为产品上线了一个新版本。上线后监测数据,发现日新增用户没什么变化,但注册成功后进入首页查看内容的用户减少了20%。因为这是我上线的版本,所以我立刻定位了问题的原因——“我在设计新的注册流程时,注册完成后,需要用户填写一些个人资料”。

因为加了这一步流程,带来了不少的流失,于是我们立刻着手设计更简洁的流程。

可见,数据的意义就在于: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只有了解产品的真实运营情况,我们才能锁定关键问题,然后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达成目的。

问题在于,大部分同学在写竞品分析时,并不在这些产品的公司里面做产品经理,所以很难收集到产品的运营数据。

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可以从公开渠道收集到产品的部分数据,比如从易观可以收集到偏向于市场表现的产品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周期活跃人数、周期活跃人数全网渗透率、周期活跃人数领域渗透率等29项数据。

强调一下,我们在研究数据的时候,必须知道数据的定义。在易观的数据表中,我们可以将鼠标放在每一项数据上的叹号图标,即可看到数据的解释。

这里建议收集六项数据,即活跃人数、人均日启动次数、人均日使用时长、人均月使用天数、次月留存率、行业独占率。

做数据分析要结合数据之外的各种参数和资料,基于事实逻辑来锁定问题。要点在于,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基本产生于两条路径:

- 数据呈现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 数据呈现了一个结果,分析推测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原因即是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比如之前说的登录注册案例。数据的结果是流失率提高了20%,因此必须找到导致流失率提高的原因,才能够解决问题。

这里我们结合B站的数据分析案例来做解析,以下图为例:

分析的第一条,就是结合“活跃人数”这一体现规模的数据,以及之前总结的定位、发展历程等做出的分析。在数据体现上,B站和爱奇艺的用户规模差距是8.28倍,推测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如下:

- 定位上的区别。如果两个产品发展都比较顺利,那么导致他们用户规模差距巨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产品定位,规模更大的产品肯定覆盖到了基数更大的人群。

- 资源上的差距。爱奇艺、腾讯视频背后都有巨头支持,会给予大量流量资源支持。我们经常说腾讯做产品就是靠抄袭,主要原因是腾讯有巨大的流量,把别人的产品抄了,然后注入自己的流量,产品就能成功。像应用宝、QQ浏览器等产品都是这样成功的。所以,资源上的加持,会大大改变竞争格局。

而第二条分析,其数据结果就是一条比较有价值的信息。B站的行业独占率为38.3%,远远大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但是B站的行业定义是“垂直视频”,竞争对手是韩剧tv这种垂直视频产品。

如果看二次元社区的数据,那么B站的行业独占率更高,达到了84.6%。

行业独占率的定义是“所选时段内”,这说明二次元用户大多只用B站,而不用其他同类型产品。可见,B站在业内已经形成垄断的态势,且用户拥有很高的忠诚度。

B站一开始的定位是二次元,这让它在用户规模上无法和视频三巨头相比,但却在垂直领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因此在竞争中,其定位是优势也是劣势。

最后,做完数据分析,我们需要总结以上所有的信息,对B站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做一个总结。

5. 产品的优势劣势总结

依然是以B站为例,下图显示了B站的优劣势:

从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分析出以下几点:

- B站的定位既是优势又是劣势,不用跟依属于BAT的视频三巨头正面交锋,在二次元这个领域形成垄断;但相应的,在规模上无法和三巨头相比。

- B站的UGC生态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相比昂贵的版权内容,UGC生态的内容成本更低,但同样吸引用户。而且UGC内容的多样性,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二次元文化在大众认知中,逐渐从“幼稚的动画片”演化成“一种更纯真有爱的艺术表达形式”,二次元文化覆盖的人群在迅速扩大,以二次元起家的B站毫无疑问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趋势。

- 生态资源不及BAT扶持的三巨头,但是目前已经有很大的用户规模,上市后资金充足,在资源上的劣势已经减弱。

总结出来的优劣势是前面一系列信息的落脚点。我们做了很多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最后要做优劣势的总结,是希望能为产品分析报告的核心——功能分析做方向上的指引。

比如我们总结出的B站优劣势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UGC内容:

- UGC的优势是内容会更丰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而且产生这些内容要更便宜。

- UGC的劣势是内容质量普遍不及PGC,对用户的吸引和留存是一个问题。

那么,总结了这一个关键点,我们在后续的功能分析中,就可以去思考:

- 我们应该怎么优化B站的UGC体系,在保证内容丰富度的情况下,提高内容质量?比如B站现在有激励体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完善激励体系?

总而言之,总结产品的优劣势很重要,这样你可以定位产品当前面临的问题所在,找准优化的方向。


如果你在转行产品、校招求职产品时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聊聊,我可以帮你看简历、梳理面试。

我也总结了很多产品求职资料,包括拿大厂offer同学的求职作品资料,大厂原型交互参考,b端c端产品面试问题汇总+解析等,对你产品求职会很有帮助。

关注“职景”公众号,回复“产品”,获取以上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一份出色的竞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