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一群接孩子的家长在聊天。
甲说:“我们家的孩子真是不听话,早上叫他不要穿外套,三十几度的天,他硬是穿着外套走了。”
乙说:“我们家的才叫倔呢,昨天晚上她爸爸出差回来带给她礼物,问她喜欢不,一句话也不说,后来拿着礼物回自己房间时还把门摔得震天响。”
丙说:“是啊,现在的小孩不知道怎么了,深不得浅不得,我家的昨天晚上为一道题目和我吵起来了,说话难听的要命,气得他爸一拳把门砸了个洞!”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孩子,说完还不忘摇摇头:“哎,叛逆期的孩子真是难管教。”一直没说话的一位妈妈说:“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说话得讲究方法,不然他们不会听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我们说话?难道真的是叛逆期的缘故?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原因呢?经过观察、交流和分析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误把嘲讽当激励
我们来看这样一件事例:两个妈妈带着各自的儿子投篮,第一个男孩十投九中 他高兴地向妈妈邀功 谁知他的妈妈说:“还有一个怎么没中啊?要是那一个也中了不就是十投十中了吗?赶快接着投!一定要全中,不然就是没用的东西!”面对妈妈的鞭策“鞭策”,小男孩不情愿地拿起篮球,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进的球反而越来越少了。第二个男孩十投一中,他沮丧地垂下了头,他的妈妈却夸张地说:“哇!我的儿子镇厉害!”男孩疑惑地看着她:“妈妈,我才投进了一个呀。”“你都没有训练过就进了一个,难道不厉害吗?要是你坚持训练,一定会更加厉害的!”男孩的眼睛亮了起来,从此他坚持训练,终于取得了成功。我们都知道,第二个男孩是著名篮球明星乔丹,可以说,是妈妈的激励和他的坚持成就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都想学习乔丹妈妈的激励法,可是实际做出来的却是第一个男孩妈妈的嘲讽。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栽过几次跟头,再加上和别的家长交流,我逐渐明白,激励孩子时的语气、语调、用词都非常讲究,如果不注意就会变成嘲讽,结果不言而喻。
原因二:误把发泄情绪当成教育孩子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要离情绪不稳定的人远一点,我们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也学会了这一点。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仍把发泄情绪当成教育孩子。
曾经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她快要得躁郁症了,细问之下原来她想给孩子养成午休的习惯,可是孩子总是为午休找借口,为此她一连几天都在打骂孩子,有天甚至打了三次。我在震惊之余问她:“打过之后休息了吗?”她万分无奈地说:“没有,哭了一个小时。”我又问她发脾气有用吗,她说当然没,她说:“可是她不午休上了幼儿园怎么办呢?”和她仔细分析,她终于意识到是她把自己的坏情绪和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混淆了。
细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呢,被老师请到学校去了,家长回家二话不说就对着孩子一顿拳打脚踢,你是教育孩子还是恼羞成怒?单位评优被顶替了,你对着半夜好不容易做出一到难题而欢呼的孩子怒吼,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懑?聚会时听到别人家的孩子钢琴过了十级,于是对着自家的孩子一顿羞辱“就知道吃!你是猪啊!”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攀比心在作祟?如果家长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又怎能管好孩子呢?
原因三:推卸责任
有的家长习惯性地高声说话,他们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掩饰自己的“豪迈”。逐渐长大的孩子对此很少懊恼,他们一开始会提醒家长小点声 有的家长照做了,而有的家长继续大着嗓门:“我从小就这样,改不了了!”多次提醒被忽略后,孩子出门不愿意和家长走在一起,有的干脆不愿意和父母出门,而家长还在那里蒙圈:嗓门大的人多的是,至于吗?
有的家长说起孩子回家不说话,他就说:“我家那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一年级才接回来,跟我不亲。”他忘了一年级的时候孩子得了满分高兴地拿给他看,他盯着游戏说“好样的”;他忘了孩子拿着那篇《我的父亲》的获奖作文给她看,他说“一会看”结果忘的一干二净;他也忘了孩子第一次学炒菜,小心翼翼地把费了很大劲才炒好的菜端上桌,他却说“盐放多了”……他忘了孩子是怎样一遍遍地想跟他亲近,他更忘了自己是怎样一遍遍地把他推开,如今当孩子比他还高时,他却把责任推给过往。
但愿你我都不是这样的家长,如果我们有类似的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改进吧。
一 持续不断地学习是和孩子沟通的前提
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父母都是无证上岗,但是我们可以在职培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对于怎么做父母,怎么做好父母完全靠自己摸索,这个过程复杂而又漫长,需要我们保持持续不断学习的劲头。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慢慢了解到1到12岁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期,12岁以后是孩子的性格养成期。可是怎么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呢?
1 了解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2 如果孩子不喜欢和你沟通,那么你就应该多和老师沟通,从而了解孩子;
3 多学习家庭教育专家的理论 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应用于实际情况;
4 有必要时可以请家庭教育专家帮忙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之前说过,我们自己会远离情绪不稳定的人,所以当我们自己暴躁易怒,忍不住责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时,请一定冷静再冷静。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王海琴老师曾在讲座上带领大家发下“誓言”:从现在开始,我不再对孩子一脸死相!这句话令无数家长印象深刻,因为当场有不少家长表态,孩子考的好,奖励!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一旦没考好,那真的是“一脸死相”。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以孩子的成绩论英雄,凡事积极向上的事情孩子做得好,我们就要赞扬和鞭策他/她;孩子如果做得不好,那我们更要安慰和鼓励他/她,因为那时候最难受的是孩子自己啊。所以请大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不再因为惧怕而远离家长时,那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三 话有三说,巧者为妙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最受欢迎,和孩子说话更是如此。因此,在和孩子的沟通重,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
1 说话时语调要平稳,语气要平和;
2 不吝赞美,这样既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也能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
3 别忘了还有幽默这个重要技巧。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产生快乐,还会化解尴尬,更重要的是能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我相信家长学会了这个技巧,那么,在孩子的一次次捧腹而笑之后,会更愿意和我们沟通!
四 善于倾听
如果说会说话是一种能力,那么善于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魅力!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善于倾听的人更能赢得人心,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曾经父母最喜欢听孩子的牙牙学语声,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父母逐渐失去了这一能力,如今,我们要重建这种能力。
要想孩子喜欢和你沟通交流,那么你首先得是个善于倾听的父母,孩子说话时请带着微笑注视着他/她,真诚倾听,用心感受,并且根据需要时不时做出回应,你们孩子一定会变得喜欢和你说话的。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不断学习,讲究方法,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定会越来越顺畅!
有一句名言这么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亮”!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的榜样,只要我们做积极向上的太阳,照亮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是积极向上的太阳,从而照亮他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