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摘抄

总而言之,最好只强调主语,才能确保文章结构中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明了。

所谓“进行逻辑思考”,无非就是“将自己的思维导向逻辑化”。而这个过程的前提在于无意识思考的意识化。如果我们的思考完全在无意识下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将思维导向逻辑性的方向。其原因在于,当你没有自觉,思维便会跟你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可是至少可以做到某个程度。只要你能意识到思考,那么驾驭它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所以,思考的意识化是提高逻辑表现力时非常重要的工作。

可是,当你省略了主语,就得注意对方会不会误解你想传达的具体内容,这要先想清楚。最好在草稿阶段就清楚地标示出每个句子的主语,之后再一个个判断哪些地方省略主语比较好,然后刻意省略。

我要说明怎么样让主语更加明了。首先,记得要让主语与谓语尽量靠近一点,才能够清楚表达“什么事怎么了?”“什么事是什么?”“谁应该做什么?”等信息。这时候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缩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说明,另一种方法则是依据情况,分成两个句子来做说明。

我们常被要求“写文章要通顺”。其实,“通顺”是具体建立在逻辑连接词上,因为所谓“通顺”就是指每则信息之间的前后关系。文章通不通顺,全在于你是否能将每则信息之间的前后关系,明了地传达给对方。

制作一份通顺的文案,其实就是让句子明了地连接起来的工作。用逻辑来衔接可以让信息之间的关系明了,减轻接收者的负担。为什么呢?因为接收者不必花功夫厘清上下文的关系就可以理解内容。只要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对方便可以轻松理解上下文的关系。例如,只要出现“因此”,对方立即知道,你想以前面的根据做出后面的结论。如果你使用模糊的衔接方式,对方就无法确定你到底想要表达追加还是归结,结果造成理解上的负担。

抽象表现的问题在于,这么做就是将具体的解释丢给接收者处理。如果接收者的理解与传递者的理解一致就没问题,可是你不能保证每次都会一致。特别是当你希望对方能采取某种具体行动时,千万要注意,抽象表现完全无法和任何动作产生连结。明了表现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具体表现(不要抽象)。

“分段”的概念必须更严格地加以实践。它的概念应该是:在一个主题下,由整理过后的多个信息所形成的一个区块(可由几个段落形成一个分段)。就逻辑表现力而言,就是反映“单一信息”的金字塔结构:主张、信息、事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