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怒吼的秦腔,沉痛的历史

    在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扉页上印着巴尔扎克曾说过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样的一句话也奠定了小说力图还原那片黄土地上的爱恨情仇的现实主义基调。而与千千万万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是建立在浪漫主义的前提下的。首先,陈在《白鹿原》中是承认鬼神之说的。比如白嘉轩骗得鹿子霖的风水宝地,田小娥附体鹿三,还有文中多次对白鹿的描写都印证了这一观点。而我认为,这也正是《白鹿原》的精妙之处所在——用最淳朴的,乡土的,带有浓厚的关中气息的,甚至封建迷信的文字讲述那段属于白鹿原的写满了饥饿,瘟疫,生死,革命的历史。

    在拜读《白鹿原》的时候,一个带有浪漫主义的词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命运。就像小说中说的,“一个家族就是那么几个鬼魂来回折腾哩”也正是如此,当“白”“鹿”两家早已注定的家族特性与那个动荡的时代相互碰撞时,传奇而又带有悲剧色彩的命运遍应运而生。

    说到写作手法,我认为不计其数的倒叙、插叙正是小说的引人入胜之处。小说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开篇随后白嘉轩的传奇故事便娓娓道来,一幅壮阔的关中水墨画也在我们面前展开。小说以鹿子霖之死结尾,跨越半世纪之久,让人不甚唏嘘。

    小说旨在用原上的变迁反应整个中华民族半世纪的血泪史,这像极了《红楼梦》。可以说在这方面,陈做的是成功的。而我认为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中的人物都极具代表性,但又不让人感觉有意而为之,一切故事都发生的匪夷所思但又顺理成章。

    白嘉轩是整本书的线索,贯穿始终。无疑,他是封建礼教的身体力行者,是那个时代人人赞颂的楷模,是一个族长型的人物。作者借黑娃之口说出“他的腰杆子挺得太直,太硬了。”也许是赞颂吧,亦或是悲哀。即便后来他被打折了腰。变得佝偻,但却依然不影响他的正派。作者在手记中说“白鹿原就是白嘉轩,白嘉轩就是白鹿原,是白鹿原的具象化。”那么我们便姑且认为他是封建礼教的“孤独的守护者”吧。

    与白嘉轩恰恰背道而驰的,是书中的另一个灵魂人物——鹿子霖。很多人说鹿子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小人。他自私自利,不择手段,淫乱不堪,睚眦必报。而我认为则不然,我认为他与白嘉轩就像是阴阳两极,相辅相成。他们明争暗斗了一辈子,但在结局鹿子霖疯掉后挖出羊奶奶递给白嘉轩,并说“给你吃,你吃吧,咱俩好!”时,我心中的酸楚竟腾的升起来。我愿意相信这是鹿子霖的心里话。“咱俩好”这是鹿子霖奸诈小人的外表下隐藏着的那一丝善良,童真。其实鹿子霖就在我们身边,你是,他是,我也是。我们都是鹿子霖,我们也都不是——真真切切的活着,有时自私自利一点,淫邪一点,现实一点。

    如果要品读《白鹿原》,田小娥这个人物是不可逾越的。有人说她是荡妇,有人说她是时代的悲哀,封建礼教的产物。都对,亦都不对。与普通女人相比,她的确称得上荡妇,但是她是有灵魂的,她尿到了鹿子霖的脸上就是最好的佐证。在那个吃饱饭已成为奢望的年代,或许她认为用肉体换取几个白馍馍,很值得。

    小说中人物各有特色,而我最喜欢的是朱先生。他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是时代的先行者,也是身体力行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朱先生这类人吧。他奉行封建思想,但不迷信封建,愚从封建。他一生坦荡,用他的话说是“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当然书中也不乏讽刺意味与令人深思之处,白灵与鹿兆海之死便是如此。我们姑且认为他们是可悲的革命者吧。

    与原上众人不同,黑娃鹿兆谦则演绎了另类的人生。我认为他是幸福的——他爱上田小娥,便不顾所有人反对,和他生活在破窑里。他在原上卷起一阵又一阵的“风搅雪”,他快活的当土匪,又在招安后自发的跟朱先生学为好人。可以说,他是原上最真的人,最坦荡的人。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坦荡之人,可悲的时代才不允许他得以善终吧。

    《白鹿原》到底是一本什么书,他想表达什么?这是读完整部小说后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到底是谱写人性,还是隐喻政治,亦或是历史的缩影。也许,这个问题只有陈忠实先生自己知道。翻开《白鹿原》就好像展开一幅壮阔的关中画卷,一曲怒吼的秦腔,一段沉痛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鹿原》——怒吼的秦腔,沉痛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