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的后劲,一点儿也不猛烈

《后浪》在B站发布,貌似是青年节的事儿了。我得知这个热点事件的时候,朋友圈已经刷屏。那些转发时清一色的正能量文案,把我的猎奇心理勾得痒酥酥的。

看完视频,果然很正能量,里面的文字、画面甚至是每一个眼神,都清一色的积极、昂扬、向上。但说句实话,我特别讨厌中国的“正能量”文化,这玩意儿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分极端的境地。

极端到什么地步呢?不说大的,就说生活中的一件糟心的小事。倘若我稍微就此表达些负面情绪,立马就有正能量满满的人站出来,贴心的告诫:嘿,不要这么负能量好吗?会传染的!

我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每次我都忍不住想,妈的,老子发个朋友圈吐槽一下,碍着你了?你不愿意看,拉黑我不就完了?

后来我发现,那些要求你正能量的人,基本都是强盗逻辑说屁话。按照他们的意思,你要学会换一个方式思考问题,实在不行你就无视那些糟心的事儿。

这是啥逻辑?且不说发泄是个人权利,仅就唯物论而言,也讲不通呀!

糟心的事儿摆在那里,不看就完了?“物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高中政治的内容。

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如此,何谈更大的事情呢?你看,我就不敢说好些事儿,生怕有人批评负我能量,也生怕有更大的人批评我负能量。前者吵一架,干就完了,后者我就不说了。

准确的说,《后浪》就像一壶大家都称“很烈”的酒,当你尝过以后,发现入口的确很猛烈,但其实后劲儿一点儿也不大,和水没有一点区别?

就比如我吧,看完《后浪》的第一感觉是:我咋就这么幸运、这么牛逼呢?慢慢冷静下来后,又觉得哪里不对:何冰描述的那些牛逼的年轻人的生活,和我的距离咋就那么远呢?

是啊,我就一普通人,忙着工作、房贷、车贷,一地鸡毛,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经历何冰阐述的那些年轻人的精彩人生?我还要不要活?所以,《后浪》其实和我无关。

仔细思考了一下,《后浪》经不起推敲,至少在视角方面。

何冰站在前浪的视角,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羡慕,传递出对年轻人的鼓励。他说年轻一代享受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所有成果,这是他们作为后浪时不具备的东西;后浪们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诸多贡献,他告诫后浪:“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事实上,前浪不必羡慕后浪,当初他们的确没有新一代年轻人这样的文明条件,但如今的前浪们,不也正享受着和后浪一样的文明,不正是社会的中坚吗?

他们曾经也是前浪眼中的后浪,也享受到了前浪没有的文明恩惠,现在正是他们接棒的时刻。遗憾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刻,前浪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却是一种短视和无视,至少B站的这个视频里是这样。

他们只看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更多的年轻人远没有那么精彩。要知道,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挣扎,房租、水电、房贷、车贷、就业等,早已经将他们隔离在诗和远方以外。而这部分人,没有出现在何冰描述的年轻人世界里。

那么,他们去了哪里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味地称赞一个时代和贬低一个时代、一味地赞扬年轻人和贬低年轻人,都极不客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这样说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是的,看待一个事物,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用全面的眼光。这一点在中国文化里已经说得很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后浪》用短视和无视的眼光,达成的目的可能是更多的资源涌入B站、更多不同年龄的人群进入B站,由此B站实现全新的产业升级。

除此之外,和年轻人有什么关系呢?看来,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到底还是资本最狂狼。

而这份充满资本气味的狂狼,也是B站为代表的部分前浪们在青年节这天给后浪们的礼物,一个喷了香精的馊窝窝头。

毫不客气的讲,《后浪》中的年轻人,只是B站的炮灰而已,他们在青年节这天搞了这么个东西,仿佛在告诉年轻人:你们这些单一年龄的用户,早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为了盈利而张开的血盆大口;你们唯一的价值,就是为我们背书,吸引更多的RMB。

不禁想起了北野武版的《后浪》。老人家在视频里不停地跌倒又爬起来,直白地告诉你前浪们有多么窘迫、多么困难、多么痛苦。对后浪们的分享也特别真诚——

“人生一次,棋落无悔。”

而他们对年轻人的话,更是去鸡汤、去吹捧——“听着,年轻人!要做成功人士的秘诀是什么?知道的话我早就成功了,唉!”

作为普通年轻人的我,不禁又在思考:同样都是前浪,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号:沉思札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mvdzybZ-DR_CwxukEVdiQ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浪》的后劲,一点儿也不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