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外国的育儿理念来忽悠中国的父母了!——《园丁与木匠》一本水土不服的育儿经

因为我进入了育儿焦虑的年纪,于是朋友就推荐了一本书给我,据说,这本书是育儿界的“圣经”,名字叫做《园丁与木匠》。由于有朋友推荐,因此我毫不犹豫翻开了这本书,但看着看着,我就郁闷了,因为这本书真的很“鸡肋”。即便如此,我还是秉承着看书不要虎头蛇尾的原则,耐着性子把它给看完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本被誉为“育儿圣经”的秘籍。

《园丁与木匠》将父母分为两类,一类是园丁,一类是木匠。“木匠父母”很好理解,他们会通过各种外力的手段,运用“刀枪棍棒”把孩子精雕细琢,最终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园丁父母”就比较简单了,这些父母只需要给孩子们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甘甜的雨水就行,至于田野中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那就一切随缘了,西瓜、小草、菊花、大树……都随便,毕竟啊,360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另外,这本书为了提升自己高大上的档次,作者在书中增加了大量的进化学、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思维,为的就是说明孩子自由成长的好处,并提倡孩子自由成长。说真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非常无语。

先来说说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的生存现状。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中,一个女人从怀孕开始,国家基本上都已经全权接管了,因孩子产生的所有费用,基本上政府都能报销,这些钱包括孩子的奶粉钱、吃饭钱、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住房费用以及孩子长大后的结婚费用。也就是说,在国外,从怀孕到孩子工作,结婚生子,这一段漫长旅途中的费用,都被会政府统一负责,父母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压力,唯一需要父母付出的就是照顾孩子的精力。因此,我们经常能够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个家庭养育了很多小孩,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却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反观中国,父母如果不是公务员、公司高管,都不敢要第二个孩子,万一第二个孩子又是个男孩怎么办,要知道,中国的房价可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数字。

再说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的现状。在欧美国家,即便当一个餐厅服务员,仅仅收取小费,就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美国有一部电视剧曾在中国大火过,名字叫《破产姐妹》,我们能够看到,即便是穷困潦倒,即便是在餐厅当服务员,她们的生活都是优越的,至少,她们住的房子要比我现在住的房子大,而且她们的房子还有后院,另外,破产姐妹的衣食住行和业余生活也十分的多姿多彩,所以,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义的连续剧,你只感觉这是一部喜剧。可在中国呢?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名校毕业,出来找工作都是个问题,即便找到工作了,一辈子也别想买起一套房子,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家长在看育儿书籍的时候,更愿意看一些方法论,比如,如何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增强孩子的注意力等。中国的家长对于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不在意,因为只要这些孩子能从名校毕业,他们就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本,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再来看看中国家长对于教育的付出,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每一样都价格不菲,但他们仍然愿意榨干自己身上的最后一滴精血,然后投入到孩子的身上。那种义无反顾,让我想起了革命烈士和抗日英雄。

我曾听到过两个母亲对话。一个说,我孩子现在上小学2年级,我已经给她报了3个兴趣班。另一个说,我们报了4个。报了4个兴趣班的母亲还感慨的说道:“就这我都感觉报得有点少了,教育的有点晚了。”二年级需要上4个兴趣班,还感觉报的班不够,我都不敢想象了。不过这也难怪,这就是中国孩子的现状,中国孩子想要出彩,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好了,还必须要多才多艺才行。我们痛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可我们必须看到,网课的崛起,补习班生意火热,这就说明了一切,中国的教育仍然在畸形的成长着。

如果按照《园丁与木匠》的说法,我们不要耽误孩子的自由成长了,任其自由发展。结果孩子们大学毕业了,其他人都拿着丰厚的简历去找工作,唯独自由成长的孩子说,我不是名校毕业,但我阳光帅气,喜欢机器人和写作,你来看看我做的小程序,真的很有趣,请你聘用我吧。我感觉面试官只好莞尔一笑,然后对这个孩子说一句:“下一位。”

鄙人不才,曾经代表公司去搞过几次招聘工作。面对海量的简历,我只能筛选名校毕业的学生。在这里我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不否认学历低的从业人员,有些低学历的人确实很有能力,可我现在是在招聘员工,我不可能把精力浪费在中专、高中学历人才的海选中,毕竟,在这些人中想要获得一个优秀的人,几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我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名校毕业的就一定是人才吗?我看也未必,但他们这些人出身于名校,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新员工的招聘,我认为具备这一点就够了,至于以后的发展,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运气和能力了。当我筛选完名校的应聘人员后,我发现这些简历还是太多,如果一份一份的看,一个一个面试,我至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而我的老板只给了我两天的时候,于是,我需要随机扔掉80%的简历,然后面试剩下的20%,因为我没有时间,如果我不这样做,我自己就会丢掉工作。也就是说,在中国培养一个孩子,最后这个孩子是否能够找到工作,不仅需要名校毕业,还需要一定的机会和运气,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当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几乎都不能运用于自己的岗位,需要从头开始。你以为你有驾照就能成为一名好司机吗?你以为你有律师执照就能成为一名律师吗?你以为你有教师资格证就能当个好老师吗?事实上,这些证书仅仅是你进入门槛的凭证而已。

中国人非常喜欢把外国的先进理论进行照本宣科的挪用,从来不考虑中国的国情,这是不科学的。中国的教育现状就是千军万马参加高考,考上了就有可能飞黄腾达,名落孙山的绝大部分都混得比较惨。你们也千万别说某某某只有小学文凭,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富得流油。我想说的是,低学历的人多了,成为老板的有几个人?可高学历的人成为老板的几率要比低学历成为老板的几率高很多。这是事实,无需争论。外国的福利优越,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外国孩子因为不务正业走上人生巅峰的(不务正业:比如踢球、玩音乐等),所以他们可以自由成长,但在中国就是不行。电影学院年年毕业那么多人,难道人人都去搞电影了?音乐学员年年毕业那么多人,仍然坚持做音乐的还有几个?专业的都快没饭吃了,更别说业余的了。

《园丁与木匠》其理论和思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却没有任何的实施价值。对于中国教育的现状,我还是认为孔老夫子说得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就够了,说什么进化学,说什么心理学,都是扯犊子。也许,中国的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不如欧美国家的孩子们,动手能力与价值观也不如欧美国家的孩子优越,但这又能怎样呢?至少,中国人的学术和智慧是一直获得世界认可的。

写到这里,我必须要说,我发现有很多教育机构把《园丁与木匠》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来谋取那些具有育儿焦虑父母的钱财。真是让人忍无可忍。如果你真的想要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相信自由能够成才,那么就请你把国家改为欧美国家吧,在中国绝对是行不通的,也呼吁大家不要上当。严格来说《园丁与木匠》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书籍,距离思想认同和操作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请大家认清本质吧。

文章的结尾,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认识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这个教授来自于一个小地方,后来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当上了教授。如今,这个教授已经50岁了,孩子才3岁,因为年轻的时候疯狂的学习,所以导致结婚晚。教授的月薪为1万块钱,可依然无法支付高额的房价,只能在北京的郊区买了一个商品房,每天上班开车需要4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这还是不堵车的前提,家里确实有一辆车,可这车还是他媳妇的陪嫁,对于月薪1万的他来说,买房已经很吃力了,买车实在是有心无力。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呢?因为这个故事就是对中国教育最大的讽刺。教授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学习,放弃了最美好的年少轻狂和少年风流的美好时光,如今只有晚年得子,安享太平了。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拿外国的育儿理念来忽悠中国的父母了!——《园丁与木匠》一本水土不服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