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婆横穿球场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来与年龄无关

本文首发于公号:全网约稿平台,原创作者J.C.


不知道你是否怀有这样的信念,一个人只要成长到某个岁数,仿佛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会某些东西。

于是我们把自己的人生选择,置于未来;仿佛只要四十岁到了,就能够不惑了。


潜台词就是,我不需要主动成长,只要我长大了,我就能够变得成熟。

然而,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来都不是来自岁数的增长。


从老人横穿篮球场事件中,我们能够窥见这一点。


2019年11月3日17时许,大学生张军与同学在某大学篮球场进行自发篮球比赛,一名68岁的李婆婆在他们比赛时横穿篮球场;张军在比赛过程中未看到横穿球场的李婆婆,后背碰到李婆婆将其碰倒在地;送往就医后,李婆婆治疗费花了3.3万余元,张军垫付了6000元。


本来这件事或许就到此为止了,人治好了,没伤没残,张军也承担了部分医疗费,双方都很郁闷。

不过李婆婆的郁闷看起来更甚,找张军索赔未果;于是将张军和其学校诉至法庭。


一审法院的判决看似也很有道理,多方共同担责;

张军和学校不服,遂上诉至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并于2021年4月20日撤销了一审民事判决,驳回了李婆婆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也由李婆婆承担。


理由其实很充分,李婆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认识到自己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件事情近些天上了一波热搜,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大家几乎都在为法院的正义点赞。


在这里,我并不想就这一件事作出类似的评论;

我想带你看到,其实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与年龄毫无关系。


一个人老了,并不代表他就成熟了。


或许你可能心里也有了一些问题或答案,那什么是真正的成熟?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来自三个条件


其实这个观点来自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书:《被拒绝的勇气》,这是岸见一郎继《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倾情力作的新书,书中的观点同样反直觉以及发人深省。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来自以下三个条件:


①你能够对非得自己决定不可的事情做决定;

②你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

③敢于丢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我其实近几年一直都有类似的看法,只不过没能像岸见一郎这样总结出来。

这几个条件,值得我们好好地界定与剖析。

 

你能够对非得自己决定不可的事情做决定


这其实是阿德勒心理哲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课题。

 

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只能够为自己负责。

怎么解释课题,书中说道:当我们考虑某件事情的最终结局将落在谁的头上,或谁必须担负起某件事的最终责任时,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


拿横穿篮球场的李婆婆这件事情来说,李婆婆需要为自己在他们进行篮球比赛时横穿赛场的行为负责,不管是相安无事,还是被撞倒,这个结果都只能够李婆婆自己来负责,张军垫付了6000元医疗费,完全就是出于人道主义而出的这笔费用。


事件中的李婆婆是可以为自己是否横穿篮球场这个行为作出决定的。


我们人生的烦恼,很多时候就来自自己掺和了别人的课题,或是别人掺和了我们的课题。


比如我们日常最常见的父母催婚,安排相亲的神操作,就是父母掺和了孩子的课题。

孩子结不结婚,生不生小孩,跟谁结婚,最终所有的结果都只会是孩子自己一个人承担的,不管幸福还是不幸,孩子都需要对此负有责任。


而父母如果把这个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看似是在爱孩子,但其实这种“爱”只会让人窒息。

父母掺和了孩子的课题,变相地影响了孩子的幸福。


可是无论你如何不承认,孩子始终都不愿意父母来安排自己的幸福,他们会逃离,甚至是反抗,这时候父母就会痛苦。


最终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双方都很痛苦。


当然,这种现象在以东方文化为首的国家中应该还是挺常见的,所以为什么有篇文章曾经特别火:中国式婚姻,一张床上睡了6个人。


这一种关于课题的困局不局限于婚姻,还有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掺和,朋友失恋却要你帮他作出挽留或分手的决定,同事喝酒偏要劝酒,等等类似的困局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真正的成熟,并不是来自年龄,而是来自你敢于对父母逼婚说不,敢于做个自己承担责任的李婆婆,敢于担负起自己的学习责任,不让父母多管闲事,敢于辞职也不把那一杯喝了会胃出血的酒喝进肚子里。





你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


我前面也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当你讨厌自己时,应该怎么做?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点便是,我们讨厌自己时,我们的价值感几乎消失不见;


我们价值感低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我们对自己价值判断的基础,建立在他人的标准之上。


其实吧,讨厌自己,根本就没办法使你变得更好;

而且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你本身就预设了:我只有做到了什么事情,才是有价值的。


这种想法,会完完全全地阻碍你的幸福。

我很喜欢书中所说的一个点: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认可自己,爱自己。


一个成熟的人,应当为自己的价值感负责,而不是等待他人来决定你的价值。

你要勇敢地把握自己的课题,要勇敢面对自己就算努力做了一件事情,也未必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学校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这个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不至于如此。


这也使得学生没法好好学习,因为有可能他们就算好好学习,也考不到好成绩,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于是自暴自弃。


其实学生的自我价值,又怎么能让老师的评价作为决定基础呢?


我真的很想对你说一句,就算你什么都不做,还没出生,刚在子宫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具备价值;

你应当认识到这一点,你可以对他人的夸赞有所期待,但你决不能把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夸赞上,那不会使你幸福。


爱上你自己,也是你的课题,它与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无关,包括你的父母。





敢于丢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自我中心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个问题我了解得不深,但我自从学了心理学之后,就基本上与这种思维断了联系。


我曾经也在初中谈恋爱的时候,以“自杀”相逼想要对方不要“离开我”。

我这就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看起来是我让对方来决定我的生死,事实上却是我当时想要一切都按照我的愿望进行,只要脱离了我的愿望,我就以死相逼。


其实对方会感觉到无比的窒息,因此在我朋友把我拉走的那一刻,我都没有看到对方出现,是她冷漠吗?

其实是我很自恋。


长大一点,就听到了一句话,地球从来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转,地球上没了谁都依然能够良好运转。

虽然当时对这句话理解不深,但还是在某一种程度上影响了我。


直到我自己找材料学习心理学开始,我的意识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觉醒”。


尽管弗洛伊德什么都讲原生家庭的理论已经被世人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唾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弗洛伊德的伟大和洞见。


他曾经讲过:人类历史上有两次自恋受到了严重重创的事件,第一件事哥白尼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说你们都是猴子变来的。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李婆婆被治好后仍然起诉学校和张军的行为,也正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中心思维。


我被撞倒了,我一定是没错的。

这样的想法我们不信,李婆婆其实也不一定相信,但是这个想法就是会作祟。

为了利益,李婆婆选择把自己的课题强加到别人身上,妄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减轻自己所需要的责任。


人类的自恋,是很强大的。

但每个人的课题,都只能自己负责,如果张军和其学校负了这个责,必定是痛苦的。


如果说我们不对他人自己的课题负责,那么也就理解了我们不为别人而活,同时也能够触类旁通,知道别人也不为自己而活,那么自我中心思维在某一种程度上,就已经要破掉了。


另一方面,我们只要出生了,就一定会和他人发生关系。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不能完全跟这个社会脱离联系。


在阿德勒的利他逻辑中,我们也能够发现阿德勒所说的人生意义,其实也是一个公共意义。

我们帮助他人,其实也就是为了自己而活,当我们愿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气,我们本质上也会感觉到开心的。




让自己身边的人舒服,实际上就是在主动经营身边的关系,从而让自己舒服。

当我们乐意奉献,或者说当人人都乐意奉献,我们人生的意义感,以及我们自身的价值感也会随之而来。


重点不是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是否有价值,而是我们能否认可自己可以提供价值。


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为他人做奉献时,我们也满足了成熟的第三个条件。



成熟的路径

不管话说得再漂亮,始终还是要落到行动上的。


成熟的人,其实会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我们可以被目标推动,也可以没有目标,那么从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曾经在某个地方听过这句话:我们如何过好今天,就会如何过好这一生。


所以成熟的路径,其实很简单,从现在开始,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价值并乐于奉献,我们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愿你把这一份在心里酝酿的感情,情绪,或其他想法也罢,带到你日常的生活中去,做个成熟的人,从现在开始。


本文共3400字,感谢读完。我是J.C. ,希望能带给你心灵的成长。


作者简介:J.C. 一位对生活有着真知灼见的95后,治愈系男孩。

希望用温热的文字,带给你对生命的启发,你生来便值得被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婆婆横穿球场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来与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