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经典语录
1. 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
2. 范仲淹说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3. 我们向前走得太远了,把自己走蒙了:我到底要去哪儿啊?
4.我们很多人都是走得太远,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了。为名忙,为利忙,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原本为了这些事情忙,是因为觉得他们跟幸福很近,可是后来把幸福都忘了。每天焦虑、烦躁、难过、憔悴,玩命的挣钱,却从来没有花钱的时间。
5.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精美。人生如茶需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6.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能够带来的好处。这句话很绕,但是当我想明白,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无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造的重要母体。没有了无聊,无聊之中所诞生的某些千奇百怪的、天马行空的创意也就都消失了,甚至无聊本身也消失了。
7.有时候公道并不在人心,但时间,却可以将失去的公道追讨回来。
8.真实的人生不会天天都放礼花,也不会天天都送玫瑰花。
9.那我们做人呢?一定要以逞强还证明自己高人一筹吗?恰恰相反,真正的高人是柔弱的,谦卑的。
10.智商决定你跟谁比赛,情商决定你比赛的结果。
11.中国老百姓最受用的一个词是“态度”,不管受多大的委屈,如果你的情商很高,带着爱、带着温暖走到他的身边,人家立即眼泪一抹,“放心,我自力更生。”啥委屈都扔到一边了。所以需要一种“无情政策的有情解读。”
12.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有过百万人次的民办教师,经年累月,以几十块钱的低收入,支撑着共和国教育不能到达的深山老林,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得到教育的惠泽。此时此刻,感谢他们都来不及呢,怎能一声“清退”,如此无情?当然,社会在不断进步,共和国越来越有能力,让更多更高水平的的老师到偏远山区去,弥补教育上的欠账。
13.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们全家都是研究历史的,历朝历代的胜利者,都是会讲故事的人。陈胜吴广在地里埋了一个东西,刨出来以后,说起义是上天的旨意--这就是讲故事的模式。我曾经开玩笑说,毛泽东为什么打下蒋介石?毛泽东和共产党讲故事的能力高于国民党。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奇迹,其中一定要浓墨重彩记录的,是原本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共两党,如何在四年之内扭转乾坤。共产党为何能够实现以弱胜强?离开西柏坡去北平的路上,毛泽东跟中央其他领导说,这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别忘了,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我们推到北平的。这跟讲故事有关系吗?当然。从1945年开始,共产党就不断对老百姓强调,一旦我们胜利了,所有人都将享受胜利的果实。土改,就是一个讲得最漂亮的“故事”,让贫苦农民心甘情愿的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家里有俩鸡蛋,恨不得给你仨。根据地逐渐扩充,力量逐渐强大,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翻盘。相比之下,国民党就没有好故事。蒋介石的故事讲给了既得利益者,没有讲给老百姓,但既得利益者各自心怀鬼胎。后来他的民众支持反而越来越少,身边的队伍也开始勾心斗角,分崩离析。
14.电视剧如同人生,单行线直奔终点而去,不可逆。因此,电视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必须用感性的方式传播理性。以一个细节为例,电视语言不适合一段话说很多数字,人们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跟了,一摁遥控器换台了。而报纸语文无论是文学的、理论的、抒情的,都可以。
15.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一味的迎合、媚俗、八卦。互联网上,被偷拍和主动让人偷拍的画面从不间断。百姓需要的是娱乐的。但是当媒体只剩娱乐的时候,很悲哀。
16.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法律也很重要,法律不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线。
17.对比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人很讲礼节,道德水准提升了。可是为什么中国人撞车后的道德水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交通强制险”的介入。所有汽车必须买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不必再用暴力的手段争取利益,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人性里“善”的一面流露出来。摔倒的老人为什么誀诈救他的人?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还不是来自于肉体--中国的父母心疼孩子啊,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他扛不住--在这之前他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她起来的人,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因此,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和大环境。
18.一味地宣传“大公无私”,鼓励“见义勇为”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扭曲的价值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爱社会呢?反过来,只有当帮主别人成为自己的需求,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时,公益、慈善、爱才真正具备推动的基础,而不是作秀。
19.中国人有两张道德面孔,一张面对熟人,一张面对陌生人。这两张面孔反差巨大,我们自己,就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面对熟人时,我们大多有礼貌,懂得谦让不仅不自私,反而很无私,朋友为抢着买单能打起来。面对熟人时,我们善解人意,尊来爱幼,言语温和,愿意忍让,甚至牺牲小我。如果从对待熟人的这张道德面孔来看,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道德感的民族。可惜,在面对陌生人是,我们的道德面孔是另外一张。我们开始变得自私,爱占各种便宜,排队加塞,开车乱并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情绪急躁,永远显得不耐烦。。。。。。这两张面孔清晰的告诉我们,虽然中国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数量世界第一,仿佛已经很现代化的样子,但实质上,我们才刚从小村庄走出不久。长期的农耕文明下,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很小,一亩三分地,乡里乡亲,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一生大多生活在熟人社会中。于是,让熟人朋友认可自己,是必须的生存之道。但是,封闭的生活方式终于慢慢改变,文明一步一步走出土地走出乡村走到陌生人中间,熟人的面孔变少了,约束仿佛也没了。记得有一天在飞机上,两个朋友聊天,其中一个谈到刚才自己登机的不文明行为,面无愧色的说:怕啥,又没有人认识咱!看样,等我们学会把陌生人也当熟人看待时,才算是真正走进现代社会中。而这,又需要多长时间?
20.什么叫负责任?就是给人治病时,当他面对“成功”和“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局面,愿意冒险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吧那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变成百分之百。但是以现在的大环境,医疗纠纷如此频繁,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即使能冒险,医生也宁可选择不冒险,最后那百分之五十的希望也成了泡影。受害者是谁呢?
21.如果环境激活了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每个人都形成自我约束,展现出更多的道德感,集合在一起就是正能量。反之,就会乱象丛生。
22.“慈悲如月”,我们都觉得爱很温暖,愿意用阳光来比喻,但是整整像太阳一样炽热的爱,恐怕又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倒是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却能照亮每一个夜行人的道路,消解他们的恐惧和忧愁。
23.离开校园十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个字:不要急。当初在校园里,我也像大家一样的热血青年,希望很多事情能够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是现在不会了,虽然血依然是热的。
24.总远远惦记着梦想,会被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打败;不如暂时忘记梦想,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生活迟早会回馈你一份厚礼。
25.我们只理解“硬慈善”,一提到慈善,都以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而缺乏对与人交流、心里支援、提供就业模式、帮人走出孤独等“软慈善”的理解。
26.穷怕了,人太多得抢,先占到手里再说,这是一种苦难的遗传。过去十个人只有三个馒头,必须把馒头抢到手里,再决定我是饿还是不饿。如今苦难消逝已久,馒头供应充足,但“抢”的基因还在。
27.过去的岁月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因此,很多人说“中国压抑个性、不尊重个体”,我对这类说法持不同意见。一个弱不禁风的国家,没办法谈太多的人权,民主。我觉得要有一个历史的定位。今天再提开放,不仅是开国门建特区的问题,更在于心灵、头脑与思维意识的开放。这些年,中国的进步很大,相当多的人自信起来,这是对的。但如果自信到自以为是、封闭及老子天下第一的状态,那就错了。而开明是期待中国能真的自信,因此能包容更多元化更让人有安全的自由感。如果很多人都是担心、顾虑,说言不由衷的话,那时代与个体又如何真正的开心呢?
28.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过去的很多年里,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他们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地、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29.董桥诗意的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其实没那么浪漫,青春一去不返,死亡的影子依稀就在前方。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