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维®FMCS厂务系统创造工厂全新的“数字低碳智能”应用场景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工业与制造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制造技术发展出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与管理模式。通过搭建FMCS厂务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业务高效协同,助力企业向安全、绿色、节能、高效、柔性等全面提升。那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该如何选择FMCS厂务系统或需要考虑关注的点有哪些呢?

易云维®FMCS厂务系统创造工厂全新的“数字低碳智能”应用场景_第1张图片

快而准的数据采集

目前FMCS厂务系统一般采用分层的分布式结构,按控制级别分,分为三层: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而设备层是工业物联网最基础的部分,这一层包括现场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探测器、阀门等,实现对现场数据的上传和控制器命令的执行的功能。而采集数据的准确与上传速率等直接影响决策质量,所以选择FMCS厂务系统时,要考察数据采集准确性、上传速率等因素。

实时的设备监控

生产设备作为大部分制造业最重要的固定资产,设备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正常生产运作,所以很必要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这也是大部分工厂很重视设备巡检工作,所以选择FMCS厂务系统时能实时的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故障快速报警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设备故障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所以故障报警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选择FMCS厂务系统时,需要考虑的是快速发现、快速协同、快速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低损失与影响,才是一个好的工厂管理平台系统。

降低运营成本

耗能费用一直是制造企业主要支出,不减低产能下,能减低单位能耗或综合能耗就是增加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制造业能耗问题,淘汰低产能企业,选择FMCS厂务系统时,能进行能源管理从而节能减耗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易云维®FMCS厂务系统技术优势

易云维®FMCS厂务系统创造工厂全新的“数字低碳智能”应用场景_第2张图片

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更准确

采用能迪科技集团自主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数据上传方法及其系统》,在现有的数据上传技术基础上,正对设备产生的异常数据进一步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准确地判断运行设备的真实运行状态,在上传到云服务器作相应的云应用操作,有效地提高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更高效的数据管理方式

采用能迪科技集团自主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平台以及其数据管理方法》,在数据采集及数据上传的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识别、类型转换、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再发送到云服务器进行云应用,有效减少云服务器的工作负荷,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预测性故障报警

采用能迪科技集团自主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故障预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将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的数据状态进行记录并形成故障数据的预警规则,应用于今后对数据采集的实时监控,并提前作出预警工作,防止设备在相同情况下的故障再次发生。

 

更节能的控制方案

采用能迪科技集团自主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装置及系统》,对连接系统的运行设备进行大数据采集,并针对采集的运行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数据作具体分析,从而及时调整运行策略,以达到节能控制效果。

背靠能迪科技集团,“技术+经验”更丰富

易云维®FMCS厂务系统创造工厂全新的“数字低碳智能”应用场景_第3张图片

易云维是一个属于物联网智能节能云平台行业的品牌,在能迪科技集团旗下(总部:广州能迪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投入科研最早(2011年开始),具有行业领先和主导地位的“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平台级企业,集团旗下有两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能迪科技集团成立于2002年,20年来全国积累了10000+个业主端(C端)用户项目系统及设备定制、1000+个商业端(B端)用户资源,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医院、实验室、工厂、公建细分领域,唯一一家实现了智能、节能、云平台三种产品都有项目落地实施,并形成收费的企业。

经过持续12年科研积累和沉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易云维”智能节能云平台产品2022年升级到V4.0版,与建筑设计平台BIM对接,已裂变为四个细分行业专业平台级核心产品--医院后勤智能管理云平台、实验室运维智能管理云平台、工厂运维智能管理云平台和公建运维智能管理云平台。

能迪科技集团具备强电、弱电、硬件、软件、平台五维一体的科研能力,与中国华为(5G+云)和德国西门子(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直接战略合作。通过20年创业及12年科研投入,近万个项目打磨,打造了“独立交付到底和管控交付到底”的双引擎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领先和主导地位的“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级企业。

集团荣获广东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并连续12年获得高企认定,旗下有两家高企,70多研发人员与中大、华工、广工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获得自主专利62项(发明15项),软著42项,商标29项。科研成果将为产业(医院、实验室、工厂、园区)创造全新的“数字低碳智能”应用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