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听到最多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学习是很难与快乐联系到一起的,但是当学习被我们所需求的时候,是不是有某一刻你能感觉到学习带来给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我记得今年中考前,有一位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很难考入重点高中,他的目标是进入珠海二中,但是父母是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我们帮孩子做分析,能发现他的潜力是很大的,在我们这边做了两个月的冲刺辅导,有珠海中考把关老师进行学科辅导,同时我们也安排了生涯规划老师给孩子做目标动力规划,刚开始父母还不支持,觉得所有的时间应该拿来学习,当给了孩子做了目标的引导,每个孩子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梦想,会发现孩子的眼睛都在发光。父母才发现她们原来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后悔没有早一些引导孩子对未来的思考,把学习与未来结合起来。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位同学最终考上了理想的珠海二中,总分提高了一百多分,父母还特意送了一份锦旗给我们,上面写了学海无涯乐作舟,师恩不忘大师辅。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生厌烦学习的原因有哪些?
1、恐惧:老师的言语、怕自己愚蠢、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怕丢脸、怕失败
2、无聊:内容太简单、不断被打断、课程呈现形式单一
3、过去的负面经验
4、失去希望
为什么我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1、家长或老师的错误做法对学生造成影响
头脑功能分为三个部分,批判区、潜意识、原始区,父母或是老师对于学习的指责以及批判,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觉得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学习需要更高的奖赏与个体满足感
只有当外在动力转为内在动力,才能真正产生学科的兴趣,产生真正的兴趣。有一则经典的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觉得,为什么这群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但到了第三天,每人还有2美分的奖励呢,却气得不想玩了呢?
故事里,孩子们行为转变的背后其实正是藏着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奥秘。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是为自己玩,他们拥有一种自主感,玩耍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是自我决定的,甚至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如果老人出来制止他们“别吵了!”,孩子们很可能会心想“偏不!”“凭什么啊”,反而玩得更带劲了。
然而,一旦他们心满意足地接受了老人每人10美分的奖励,内在动力的部分就逆转了,他们是冲着拿奖励,是为了外部奖赏,而非自我决定来玩耍,自主感减少了,玩耍就成了某种表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而这种表演是为了获得报酬。也就是说,这时内在动机就变为了外在动机了。
3、寻找学习的意义
1)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充分理由让他觉得学习和自己有关。年级比较小的孩子,主要是把课堂做的有趣就可以调动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年级比较大的孩子,要把学习与生活以及未来结合起来,让他知道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4、正确看待错误的原因
如何找回学习动力?
1、归属感
1)家长以及老师要做到无论孩子的结果怎样,都要尊重以及接纳,爱是没有条件的,给孩子营造没有批判的环境。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请父母千万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结果——物质的),一定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当下——精神的),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要求,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当中,就是生活在“溺爱”当中,不是孩子不努力,是父母有没有爱的能力。
2、自主感: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从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能力,让他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家长不要试图帮儿童清除人生中的障碍。人的天性是自主的,倾向于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孩子需要体验自我决定的感觉。
配图2
3、胜任感: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困难当成挑战,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父母的鼓励与引导很重要。
只有这三种得到满足了,就可以从外在动力转为内在动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