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有多么不靠谱?(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人用栗子喂养猴子,对猴子公布伙食标准说:“早晨三个栗子,晚上四个栗子。”但猴子很生气,不答应,这人只好改口说:“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猴子这才高兴起来,庄子能早在2000多年前就借助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是多么的不靠谱。

庄子那个时代没有科学方法论,然而今天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得到和失去100元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试验是这样做的:让受试者收到50英镑,然后给他们2个选择:

收益框架:你可以保留这50英镑中的20英镑;
损失框架:你将会失去这50英镑中的30英镑。

事实上这两个框架无论怎么选择,只能收到20英镑。结果呢?受试者仅仅因为表达的不同,更可能引发损失厌恶情绪。接下来为了进一步证明结论,受试者还要面对下一个选择,就是在清清楚楚被告知的情况下,是不是愿意参加一个损失明显大于收益的赌博,结果收益框架里选择愿意参加的是43%,而损失框架里的选择者选择下一步去赌博的人数竟然高达62%,最有趣的还是实验之后的访谈,最令人尴尬的是,受试者大多会承认自己的决策依据前后并不一致,受试者说心里明明记得自己在进行决策之前听过了对各个选项的详尽解释,但是对于选择的结果,他们很无奈的说:

虽然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虽然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打游戏,虽然我知道定投很重要,但是我就是无法忍受长期,虽然我知道运动是最好的减肥方法,但是我就是不喜欢运动,虽然我知道很多很多道理,但是我就是无法过好这一生。

我们人类的大脑真的就是非常不靠谱,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却偏要这么做,大脑似乎不是长在我们身体上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撞南山不回头,这样的执着最后只能是血流成河。

对于我们不靠谱,有什么解药吗?

1.读书。 李笑来强烈推荐了一本书《超越感觉》,英文叫beyond feelings,我们每个自我其实有三个我,用柏拉图的战车理论就是分为白马,黑马和骑手,白马控制情绪,黑马控制直觉,骑手是负责理性思考的,我们往往做决定,思考问题太依赖直觉和情绪,就好比我们有损失厌恶的情绪,这是植入到我们的基因中,因为人类在原始人时期,每天都需要跟生存斗争,损失就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减少,所以人们厌恶它,非常厌恶,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我们发展了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可以进行理性思考,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看到的减少真的是减少吗?还只是对方的一个说辞不同而已。这本书告诉我们要超越感觉,进行理性辩证思考。

2.接受教育。承认自己是不靠谱的,看见它,将不靠谱的自己可视化,就像一个实验表明的,当你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哭泣,你反而哭不出来,把痛苦可视化,痛苦的威力可以降低,同样的,承认自己是不靠谱的就不要对自己过分自信,我们很容易指责别人不靠谱,其实我们自己就是不靠谱的,那么通过接受教育,知道自己哪里不靠谱,比如说当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看到价格下跌,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损失了,只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才懂得那不是损失,这是周期的正常波动,才能心平气和的面对价格的涨涨落落。

  1. 实践。人至践,则无敌。这是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是践行了吗?把游泳的要则背得再熟练,说得再头头是道,你会游泳吗?把所有的商业书籍看一遍,就能完成第二曲线创新吗?显然不能,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下水去操练的,自己不去练习,不获得第一手的亲身经历的感受,进步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办法可视化。我从今年8月进入定投群,至今定投3个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是也经历了好几次起起伏伏,当中动作也有过各种变形,想着对定投策略进行各种改良,结果发现都是徒劳的,这里最需要老子的哲学“无为而治”,定投就一个动作,三个字买买买。

我们到底有多么不靠谱,很难量化,但是就是不靠谱,每天想的都是挺美好的,一到具体践行,具体的场景中,就立刻打回了原型,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而自己并不自知,所以接受教育,然后按照老师的话去践行是我能找到了对付我们不靠谱的解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到底有多么不靠谱?(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