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01
沉没成本,真是有毒啊
前阵子不是双十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10086种优惠活动,除了彰显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更是一个劲儿地朝荷包招手。
我捂着胸口告诉你们,最有毒的一个套路,永远是:
定金。
你知道,To buy or not to buy 本来就是人生天问,一旦付了定金,就算10元抵11元的那种,仿佛都被贴上“must buy”的红标。
我看中了一款润肤乳,早早拍下10元预付款。前几天中午与同事吃饭时,得知另一家店铺的价格居然优惠了40%!
心碎,委屈,拍桌。
“可我已经付定金了咋办?”我脱口而出,才1秒就后悔了。
什么怎么办?当然是放弃定金买优惠的那家啊。一直以来自以为精打细算+理性花钱的我,那一瞬间,被沉没成本的魔咒击中。
无独有偶。
我朋友拍下一款大衣50元预付款后,发现另外一件更心仪的外套。放弃,好心痛;不放弃,又不甘心。最终她还是付了余款。
然而她心里总有个疙瘩,正犹豫是不是也买下时,一刷页面刷出个“商品卖光啦”,顿时懊恼不已。
为了不浪费,错过了更想要的东西。不得不说,我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时,不仅看这件事本身的好处和收益,而且看已投入了多少。
投入越多,陷阱越深,因为损失的,早已不是投入的那部分。
02
你的机会,才是最大成本
我一原先做电商的大学同学,早些年考上老家一个不错的公务员岗位,旱涝保收,小县城里过得也算安逸。
他的一位发小,彼时和几个人合伙做日用品电商,想挖他过去。
那几年是行业发展最快的阶段,算从蓝海踏入红海的前夕。
公务员同学做过线上商城,自然知道行业潜力,他自己都说,“阿K公司眼下做得真的很不错,手上又有不少合作机会,机不可失啊”。
但询问我们几个朋友时,内心天人交战108回合:
“你们知道,我这工作来之不易。”
“我家人当时为这事没少奔走。”
“万一过去没成功,这边是不可能回来了,代价太大。”
“我现在过得也还可以了。”
犹豫再三,还是作罢。
之后几年,发小的团队借着东方一日千里,公司从三线城市搬到一线城市,并在多个地市开设分公司。发小1个月的收入,早就超过同学1年的工资。
“我明白那机会很好。就是…实在舍不得手里的饭碗啊。”同学在一次聚餐时聊起,眼里掩盖不住遗憾,“其实我之还有其他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它们,如今混得应该也不错吧。”
心理学家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书中曾表达过一个观点:
“太多选择,是造成我们心里痛苦的重要原因。拥有的选择越多,做出错误选择的风险就会越大。”
久而久之,为了握紧手中的一棵树,不断与一片片森林擦肩而过。
选择机会越多,意味着放弃的成本越大。就好比,你看着A妹纸漂亮,B妹纸身材好,C妹纸聪明伶俐,D妹纸性格乖巧,可你只能选一人结婚啊!(如果你有得选的话…)
大部分时候,你只能做单选题。
我前同事小于,今年有家厂商提出想与他们公司签订在某地区的独家供货协议,价格略高于市场价,这对一家不算大的公司来说,颇具吸引力。
可他们考虑了几天,婉言谢绝。理由很简单:
表面上,价格不吃亏,每季度都有固定收入;实际上,损失了与其他厂商的合作机会。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几笔现金,而是尽可能打开市场。
一旦让眼前or过去绑架未来,丢掉的机会成本很可能大到你难以想象。
03
你的资源,也是机会成本之一
只是,我们经常没发觉所拥有资源的潜在机会成本。
做运营的茶茶,前几天说过一件事。
她去推广产品时,对方给了她不算低的报价,聊着聊着突然提出,“那个某某网站不也是你们公司的嘛,要不你用一个广告位换吧,还不用花钱。”
茶茶兴冲冲地跑去找领导,领导一听就笑了:不是只有钱才叫成本啊。那个C位的广告费比对方报价高多了,而且产品也不符合网站定位,得不偿失。
再比方说,你的时间。
有位读者说,刚毕业穷得响叮当,租房时买窗帘,她不惜坐了近2个小时跑到郊区批发市场,中间还转车,回程时突然下大雨。
当她晚上7点多湿漉漉地回到家,瘫在沙发上,心情完全跌到谷底。
“就为了省去几十块钱,我吭呲吭呲花了大半天。这时间我做什么不好?把自己折腾得如此狼狈。”
一开始,你为赚了点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到后来,你发现被消耗掉的是更宝贵的资源。
你的金钱,随着下单后多巴胺的消逝,换来一堆到手已经不喜欢的东西;
你的房子,1平方米好几万的地方,塞满了那堆一年都用不上几次的物品;
你的精力,浪费在一份嚼之无味的工作上、一份心灰意冷的感情里。
曼昆曾说,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个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一个人极其有限的资源,随着被无意识地挥霍而增加了机会成本,直至超过原本价值。用一个字形容就叫——亏。
04
每一次“舍不得”,都是一个分岔路口
以前有款非常风靡的农场游戏(好像暴露年龄了-_-…),当时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在玩。身为游戏黑洞的我曾问过他们:这游戏这么有吸引力,好玩在什么地方啊?
他们想了半天,大致得出结论:怕菜被偷。
为了360°无死角防止别人偷自己农场里的菜,你还可以付钱买些小道具,比如让作物蹭蹭地赶快生长啦、让别人帮忙照管你的农场啦、甚至让作物死而复生啦。
目的只有一个:消除损失带来的糟糕感受。
有项研究表明,“损失”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远胜于“收益”。也就是说,路上捡到100元比丢了100元,后者更让你耿耿于怀。
为了挽回损失,人们很可能做出理智脱线的决定。
断舍离,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必修课。
就拿职场看。
如果你每天上班都是一副上坟的心态,你提早1年换份相对理想的工作,是不是等于早一步有了选择更好生活的机会?是不是多赚了1年时间?是不是加薪的脚步也快了几分?
止损这两个字,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顶尖的技术活。
所以,每一次你觉得舍不得、放不下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你现在准备做出的选择,有没有让你往更好的路上迈进,抑或只是为了“不损失”?
表面得失下无穷的宝藏,只会留给算清楚这笔账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