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自从父亲走后,觉得自己总是会莫名焦虑暴躁不开心。某个机会在樊登读书上看到这本书。了解到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所以就买来了看。真是受益匪浅。

本书没有枯燥难啃的心理学理论,而是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它讲述了抑郁症患者通过10次心理咨询而康复的经历,带我们亲临心理咨询现场,见证疗愈与改变的发生。作者把20多年的咨询经验、硬核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对人的爱,都完美融入到故事中。听名字像童书,其实并不是。它是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抑郁症患者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其实身边的人,或者干脆就是你我,多多少少都会有被一些抑郁情绪困扰到的时候,又或者是“讨好型人格”之类的问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去不断地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问题,去重新找回心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个对我是很有触动的。当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心理咨询师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四种,幼儿期就有的情绪,包括恐惧、愤怒、悲伤、快乐,那咨询师就提到说,如果我们幼儿时期的一些基本情绪反复出现,就会得到强化,那很可能我们长大后会重复那样的行为模式,就是无意识地陷入这种情绪之中。

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师的课程,他也提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回头梳理自己的一些从小到大的一些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就会发现,之前的一些行为模式,比如说容易去依赖别人等等,其实跟幼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系。那通过梳理和回顾,回望到儿时那个弱小自己的一种无助、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当我们充分地理解这种情绪,其实这个情绪就得到释放了,那由这个情绪引发的现在的一些问题,一些防御性的行为模式,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除。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一些流派会了解来访者的成长史,甚至了解一些细节和当时的情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几次实践发现,是很管用的。我自己也试过,当接纳了儿时的一些情绪之后,就会更清晰,当下的一些问题不过是那时候情绪积攒到现在的一种转移。这也提醒了我,比如有时候我们碰到成年人碰到的一些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自己可以放松下来,或者让来访者放松下来,去引导,这样一些答案,就会自动浮出水面。就是我们的表情和行为可能你会说谎,但是情绪不会,有时候

情绪看似压抑了,但一定会以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并影响到我们其他的感受和言行。所以回过头去让情绪疏解,情绪得到了接纳,也就不用再到处转移,人,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所以我们平时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一定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们的情绪,等情绪疏解了再来解决问题,我相信会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