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豆豆
1 写作,取悦自己还是迎合读者?
刚学写作的时候,老师总叮嘱说:“不要自嗨,要学会心里装着读者。”
写文字,是给读者看的,老师的话当然是对的。
谨遵教诲,自然不会有大错。可看的书多了,写的文字也多了,发现老师的话也不全对。
如果只是盲目猜测读者心思,却不关注自己感受,这样的文字,岂不是做作得很,完全没了自己的气息?仿佛一个谄媚的人,总是在察言观色,哪里还有半点儿气势?
这文章要是没了气势,没了生机,和僵尸有何区别?
于是,我开始怀疑:
到底自己的写作,该是去迎合自己的心境,还是迎合读者的趣味?
2 自己都无法取悦,意义何在?
和几个好朋友聊天。其中一个在杂志社做编辑,还有一个是专业的传记作家。她们每天都有码字任务,自言每天要写5000字以上,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而且,这些文字还多不是自己所思所想。大部分,都是要迎合别人的文字,写得很是辛苦。
没入行前,码字是“乐趣”;变成职业后,码字是“乐去”。
我也常写一些约稿的文字,这种体会也有过。
不过,好在我没当它是赚钱的职业,总能找些工夫写写闲篇儿,在角落里发出些许细微的声音。偏偏是这些角落里的文字,往往让我觉得更有趣味。
当我忘掉了套路,忘掉了那些束缚我的格式,任由内心的创造力驰骋时,我居然有了新的体会:
心情无比放松,文字也似乎更流畅了。一个个新的思路,汩汩地流入笔端,完全是如有神助的感觉。
于是,我开始思索:
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取悦,读书为何?写作为何?人生的意义为何?
3 从《历史的角落》,读到乐趣
早上晨读时间,我选了一本《历史的角落》。
这本书来自老猫。老猫何许人也,不知。查了查亚马逊作者介绍,是这么写的:
“本名程赤兵,北京人,著名作家、媒体人,现任职于《法制晚报》。出版有作品《我的故乡在1980》《喵了个咪》等。”
当是个性情中人,至少没看到什么炫耀的官衔。
打开书,跟着老猫这随便聊聊的节奏,慢悠悠地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里都是各种杂七杂八的故事,被老猫整理到了七章里:男女、饮食、百戏、百业、百态、杂志、禽兽。
老猫写的都是古人,却不时跳出时代,联想到当下。往昔今日一对比,莫名生出几分幽默和同情来,忍不住便有一乐。
比如,“有才的妖精们”这一段:
“张红红出名是因为一首歌。当时有位乐工,自己创作了一首《长命西河女》,觉得十分好听,想献给皇帝,当然要先请教一下韦青。韦青和张红红就设计了个小玩笑,乐 工在前面唱,张红红在屏风后,数着豆子记下乐谱。一曲唱罢,韦青跑过来问:“怎么样?” 红红说:“ 记下来了。” 于是韦青就开始忽悠乐工:“ 你这个不是原创啊, 我早就 听过了。” 接着,屏风后面传来张红红的声音,真是一点儿都不走调。乐工的表情可想而知了。玩笑开过了,乐工开始认真地向张红红请教。张红红告诉他,他的曲子中有一个调子不稳,不过已经改过来了。张红红的名声响了,唐玄宗把她招进了宫中教坊宜春院,她还有了个绰号,叫“ 记曲娘子”。唐玄宗喜欢啊,把她封为才人。
后来韦青去世,唐玄宗亲口告诉了她这个消息。张红红当着皇帝的面儿就哭了,说韦青是她的大恩人,自己之所以有现在,就是因为韦青。不久,她因为悲伤过度也死了。 唐玄宗十分感动,追封了 她“ 昭仪”。有才华是一方面,要是又有才又有义重情,这样的女孩们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
喝茶的学问,来看看老猫怎么侃的。他在《水厄》里有这么一段:
“这里说的‘ 苍头水厄’, 就是指喝茶了。 水厄这词儿,原来是说闹水灾淹死人,到了晋朝的时候,多了个意思,就是喝茶。为啥呢? 因为晋朝有个司徒王濛, 特别好茶, 不仅自己喝,还命令别人喝, 不喝还不行,“ 士大夫皆患之”。 所以,每当大伙要见王濛了,都会愁眉苦脸地说:“ 完了完了, 今天要遭水厄。” 这个典故流传下来, 可还真有人不知道。 有 一次,南方梁 朝的西丰侯萧正德叛变,投降了北魏。北魏的权臣元义请他喝茶。萧正德是南方人啊,元义还客气地用了“ 水厄” 的典故 ,问:“ 卿于水厄多少?” 意思是你喝茶行吗? 谁想到萧正德压根儿不懂, 张嘴就答:“ 下官虽然生长在水乡,可从来没有遇到过水灾。” 话一出口,哄堂大笑。 没学问啊, 丢人了。
实际上,那个时候南方人已经比较流行喝茶了。北魏有个顺口溜,就是说他们的:“ 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菰稗为飰,茗饮作浆。呷啜莼羹,唼( 读杀,形容吃东西发出的声音像鸟)嗍( 读梭,就是现在的吸吮)蟹黄。手把豆蔻,口嚼槟榔。乍至中土,思忆本乡。急急速去,还尔丹阳……”
这顺口溜是北魏大臣杨元慎接见南齐使臣陈庆之的时候说的,可见他们多瞧不起南方人,觉得人家是土老帽儿。可仔细瞧瞧,人家南方人吃的、喝的,全都是好东西,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谁土。”
4 自得其乐,方可与人有乐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乐趣。
它不教你怎么去应付俗世,也不告诉你成功的秘诀。
烦恼,没有。压力,不谈。它就是一篇篇谈古论今的闲扯,没什么目的,但是趣味横生。从文字里流淌而出的,是作者乐在其中的趣味。
从这样的文字里,你读到的是他在书中发现的奇葩,还有他脑子里那些有趣的思考,脱口而出的感受。这些思考和感受,就像是读古书时,在书页间勾勾画画做的批注。
读完我随意翻了翻豆瓣的评论,想看看别人怎么说。
首先很让我失望的是,豆瓣评分并不高:6.8分。有几个留言说:
无聊...蹲茅坑时看...看得懵了...有错字...不就是搜罗笔记翻译一下吗?......
唉,遇到这样吹毛求疵的读者,只能宽慰作者:
“不是一路人,不在一个频,莫计较好了。”
倒是意外发现“苏梨汁”有段评论,很是客观到位:
“这还是一般的感受,是阅读的直接体会。将情绪平复,走出书外,便又有了别的思想。我们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各朝文集、笔记小说中有多少有趣的有用的有深意的知识和故事。然而,自从我们由古汉语转向白话文以来,似乎失去了与过去沟通的媒介。古文的叙事方式、叙事习惯、文风、晦涩的语言,使我们对探究、了解这些有趣而有意义的故事,望而却步。如此一来,有好文字好古文功底的人这样细致地查阅古籍,像做读书笔记一样将之认真地整理成不同的类别,别具匠心地讲述、评论,这样的工作,以及这样的书真是难能可贵。甚至,我们知道古人的笔记本也是这样的形式,读古书而有新意,兼而传承之。这样小小不算太厚的书却引据诸多经典,可以想见作者为了写作它费了多少工夫,花了多少心思。”
到底是有懂的人,知道读书的乐趣所在,懂得码字的不易,不以自己的轻薄诋毁别人的苦心。
我和这位“苏梨汁”有同感。
我认为老猫这样的创作,是成功的。
能自得其乐,方可与人有乐。
乐趣,需要从内心油然而生。当然,还要和懂的人同乐。对牛弹琴,不必。
5 读书写作勿迎合,真实最可贵
读书人码字,分享的是独到的思想,以及发现这思想后的快乐。
倘若这思想没有快乐的根基,如何让别人也感受到快乐?
试问:自嗨式创作,哪里有错?
不先取悦自己,怎么有心情去采撷内心深处的珠玑?
我喜欢自嗨的文字,因为它是有感情的表达——有思想,有深度,有趣味,还有一种乐陶陶的温暖。
不管是作者偷着乐,还是哭着说,抑或豪气冲天的怒吼,都代表着一种人间真情。
代表着写字的人,真心实意地在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得。
他写出来,为的是读到的人,也能如他这般——乐在其中。
天地之大,总有和你心有戚戚的人。正如伯牙巧遇钟子期,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有何妨?
诫自己:读书写作勿迎合,真实最可贵,且写且珍惜。
莫要买椟还珠,错了又错。
(本文结束)
今天的分享到此,希望对你有价值。和我一起读书吧!我是杜豆豆,倾一生之力,读万卷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欢迎关注我。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