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个积极来处理不良情绪,解决不当行为:积极归因,积极关注

昨天说到积极归因话题,谈到要外归因、暂时归因、特殊归因,有些朋友认为这是“找借口”“找理由”,直接思维就是担心“死不认错”导致“严于律己都改不好,何况找借口呢”。

这个担心看似不无道理,出了差错不认账不说,还鼓励出错人找理由推给其他人事物,“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此,需要进一步澄清以下几点。

1、以求异思维为考量。作为普通人没有不犯错的,日常生活出丑、失误比比皆是,如果真的严于律己要求自我,不是不可以,这样最好,问题在于这个做法有效吗?!

比如有人经常丢三落四,屡教不改;有人爱发脾气,说改改不了;每天需要自嘲事情,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再是自我严格要求,事实证明是无效的。

既然无效,那就要灵活些,求异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变严格自律为自嘲归因,这样试试看如何。

2、以积极情绪为考量。出现不如意遇到挫折,归因为自己不好不行,很多时候会引发消极负面情绪,带来直接后果就是情绪低落,自我价值感丧失。

反过来,积极归因看似推卸责任,其实心里明白该自己做的事一点不会少,当下积极归因能给自己添加心理能量,更好积极面对问题,有可能改善自己今后做法。

要知道,情绪是自我的核心,消极情绪会出现“慌了不打粮”现象,积极情绪才会带来勇气与力量。

3、以有效改变为考量。人性是追求自我价值保护的,一个每天陷入自责不断的人,缺乏幽默自嘲,注定没有力量改变现状,也就是“知道做不到”,这样也就流于道德的自我要求。

把自责变作自嘲,这就是积极归因的好处。为此,看似嘴上说着推责的话语,心里早就知道自己犯错要改变,毕竟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道理规范标准,人性也是积极向上的。

必需相信这一点,自己稍加觉察就知道。比如昨天我列出的自我问题,嘴上不承认,心里已有了反思,包括今后外出活动要提早一天备好物品,且集中放置在包里,对于重要事情要进行双向反馈确认无信息差异等。


上面这些其实有个大前提,也就是建立在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上。心理高度健康者,知错认错改错就是;如我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者,知错先给自己留个面子再慢慢改错。

为此,把那句常说的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需要改为“宽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对自己都不够好,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人性向好,还有谁对自己好,还有谁会相信自己!

为此,给出一点小小建议与做法,即积极关注。

如果说积极归因解决了情绪不良,那么积极关注就是解决了行为不当,二者本质是一回事儿。

积极关注就是关注积极点,包括时间上的差异点、空间上的闪光点、心间的动情点。训练积极归因,可以让我们自己情绪放松,也能让别人如此,然后关注到积极点,进行表达,这样才会激发一个人包括自己在内改变的力量。

这个做法并不新颖,其实就是行为主义的技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即常说的忽视犯错、表扬正确,用行为主义术语说,就是消退与强化。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我们忍住不指责不唠叨,然后找个机会肯定积极表现,如坚持写完了作业、有责任心去写了、写作业还不忘提醒父母事情等等。

总结下,面对每天犯错犯晕犯傻,用积极归因模式理解人性,保持情绪稳定冷静,而后用积极关注模式来消退加强化,促进不当行为改正,如此哪怕改变一点点,也才真是自发的且有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2个积极来处理不良情绪,解决不当行为:积极归因,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