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说美国知名的饶舌歌手Jay-Z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0亿美元,成为了说唱界第一个“Billionaire”,也就是俗称的“亿万富翁”。
在美国说唱界,Jay-Z确实是个大佬级的人物。不过,他的财富可并不都来自于做音乐。Jay-Z的资产横跨多个行业,包括艺术品收藏、房地产、服装、酒类等等。他还投资了科技公司,在Uber中有价值7000万美元的股份。
在演艺界,明星做副业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能在多个领域都做得有声有色,却不多见。可以说,Jay-Z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界天才。
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说的:“I’m not a businessman. I’m a business, man”。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我不是做生意,我,就是生意”。他也真做到了。
那么,Jay-Z是怎么把自己打造成一门价值十亿美元的生意的呢?
我最近在《福布斯》网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路,可能也会为你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带来一些启发。
今天的《邵恒头条》,就来跟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森·温加德(Jason Wingard),他是研究领导力的专家。温加德教授指出,要想学到Jay-Z的本事,你得按照“T”字形的结构来积累自己的能力。这里所说的T,就是大写的英文字母T,一横加一竖。
一竖,指的是你在某一专业领域上能力的深度。而上面的一横,则是指你能把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换句话说,它指的是你能力的宽度。
你可能觉得,听起来没什么特别啊,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专多能”吗?
其实还不太一样。普通人理解的“一专多能”,是以专业技能为主,再多会一些别的技能,所谓技多不压身,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条路。可是,T型结构的两种能力之间却没有主次,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这两种能力发挥作用的时机,甚至还有点颠覆我们惯有的认知。
在这篇文章中,就提到了三个反常识的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你反而需要有多个领域的工作经验。
通常人们会认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出色,应该会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在《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当中,研究者跟踪调查了美国顶级商学院将近400名MBA学生的毕业去向。结果发现,那些具有多个行业从业经验的毕业生,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工作offer,甚至他们谈下来的薪酬奖金,也会比那些只有过单一从业背景的毕业生多出36%。
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者的结论是:单一的从业经历,削弱了他们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因为对雇主来说,市场上有很多同类人才,可挑选余地大。雇主也很容易评估这类人才的价值。反而是具有多种从业经验和背景的人,可替代性没有那么强,所以更容易脱颖而出。
就算你已经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了,那最好也想办法多去几个不同的部门。领英有一项调查发现,在企业多个部门都轮过岗的人,反而会比一直待在同一部门的资深员工,获得更多的提拔机会,更容易晋升为管理者。
这背后的道理说来也简单,跨部门的工作经验会增加你对企业整体运营状况的理解和把控。比如说,你在市场部门干过,在财务部门也干过,那你对这家企业的了解就会更全面了。
对于“轮岗”的好处,研究者甚至还给出了一个量化的数据:每多换一次部门,就相当于增加了3年的从业经验。
好,这就是第一个发现:在职场打拼,多领域的经验反而更重要。
第二个发现是:要在专业上有所突破,你反而更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
有研究显示,一个企业团队,成员的构成越多样化,创新能力就越强。密西根大学政治学教授斯科特·佩奇写过一本书,专门讲了这背后的道理,书名就叫做《多样性红利》,我们得到的万维钢老师也在《精英日课》第二季当中做过精彩的解读。
佩奇教授提出,所谓创造性,其实就是“不同想法的连接”。把两个视角加起来,你就获得了一对想法的连接,它能帮助你解决新的问题。更妙的是,视角越多,获得的好处甚至还会不成比例地增加,比如5个视角,你获得的连接就不是5对,而是10对。那自然,创新的几率也就越大。
要从哪里获得不同的视角呢?答案就是,从多样性中获得。
如果是一个团队,多样性来自于成员各自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如果是一个个人,那多样性最好的来源,自然就是他在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
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都是这么来的。比如说,英国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他在1823年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用打孔卡片来进行计算的。而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他对纺织行业的了解。当时的纺织工人们使用打孔卡片,编织出不同的图案。想不到吧?竟然是纺织行业推动了计算机雏形的诞生。
就算是现在,要想把某一专业领域再往前推进一步,从其他领域获得的洞见也很有用。比如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他就是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开创了行为经济学。
所以你看,这就是第二个发现:知识的迁移,会成为创新的源动力,帮助你在某一专业领域上挖得更深,走得更远。得到App,其实就在帮你做这样的事情。
听到这,你可能会觉得,你光说T型结构里那一“横”的重要性了,专业能力那一“竖”没用吗?当然有用。
下面我想告诉你的,就是第三个反常识的发现:真到需要跨界的时候,专业能力反而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隔行如隔山”,讲的就是一个行业的成功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行业。可问题是,为什么还能有Jay-Z这样成功跨界的案例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他复制的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领导力。真正成功跨界的,是领导力。
一般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通用型的能力,这里面包含很多种不同的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协调的能力等。但是作者指出来,要想磨炼出高质量的领导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做得足够深。这是因为,在某一领域做到精深,这会让领导者具备一种权威性和合理性,为领导力赋能。
这一点,在上上周末的邵恒帮你问里面,人才顾问专家薛毅然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领导者的权威并不是来自于职位,而是来自于专业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Jay-Z。Jay-Z虽然在多个行业取得成功,但是他一直在音乐领域,持续精进他的专业技能。他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可能在房地产、艺术投资中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他在整个音乐行业摸爬滚打最终成为“大佬”的过程中,积累和磨炼的领导力却很有用。在其他那些领域,他可以雇用专业人士来处理具体的事情。但是,只有具备高水平的领导力,他才能驾驭好那些人。
所以你看,要想实现成功跨界,那你就需要先在某个领域做到足够优秀。这种积累,不可或缺。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跟你分享了领导力专家温加德关于个人如何打造T型能力的建议。这些建议基于三条反常识的发现,总结来说就是:
让你在专业上挖得更深的关键,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对其他领域的涉猎。而让你能成功跨界的关键,不是你的涉猎面,反而恰恰是你优秀的专业能力。这两种能力,你都要具备。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这不光是一套个人能力打造的心法,它也为我们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
如果按照温加德教授总结的研究成果,那么一条很有效的路径,应该是一个“工”字。
什么意思呢?先划“一横”,广泛涉猎多个领域,积累经验。再划“一竖”,从某一个领域专精下去取得成就。然后,再划“一横”,把积累的领导力跨界迁移到其他领域,最终实现多个领域的成功。
成功做到了这三点,或许你就真正把自己打造成了一门生意。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