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问:“在大学期间/工作期间,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求职者回答:“呃~呃~应该是我在竞选班长的时候。”
很多求职者回答到这就结束了,并没有告诉面试官为什么难忘,或者说从这个事件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照理说,答案没有错,错就错在回答过于简单,没有引起面试官的共鸣。
这是一个经典的面试问题,回答要切中要害,必须严阵以待,好好琢磨琢磨,先捋清思路,再开口回答。
难忘的事有很多,我们想象一下,在正式面试过程中,是说一段成功的经历,因为取得了成就而难忘?还是说一段失败的经历,因为没有完成而难忘呢?
如果你说一段很成功的经历,因为取得了成功而难忘,面试官很容易把你的这份难忘感受成“嘚瑟,不低调”,并且面试官还会从你的神态举止中分析出那是做得最好的一次,再无突破。
我们想想,身边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伙伴,毕业好多年了,还总是说高中成绩如何如何好,大学得过几次奖学金,开口闭口把母校名字挂在嘴上,再想想,这样的人,他们是不是除了从前的荣耀,如今在工作上没有啥可以值得说的。他们的人生巅峰都在学生时代,是不是毕业后就一直在退步呢?
那说成功的经历不太好,是不是说一段失败的经历就可以呢?失败的事,让你刻骨铭心的记得,这当然没错,可在面试中不是闲聊啊,面试是一个在有限时间内展示自己优势的时候,说好的一面的时间都不够,哪能说一些失败的案例呢?这条路也行不通,不能让自己的弱势暴露在面试官面前,让他很容易的去扣分。
既然说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经历都不合适,那到底该怎么回答“最难忘的经历”这个问题呢?
其实在成功和失败之间,还隐藏着第三个思路,说一段在旁人看来足够成功,但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最高目标的事情来说,这也是另外一种不成功,也符合很难忘的条件。
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们要用经常讲到的STAR法则。第一句讲这件事当时发生的具体情况(situation),第二句讲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task),第三局讲你采取了什么行动(action),第四句讲取得了怎样的结果(result)。有了这四句话,讲述的事情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事件,让人能完整的听完。
要让面试对事件感兴趣,引起共鸣,说完这四点还不够。还得考虑你的经历故事要有带入感,情况和目标之间一定得有差距,当时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但最后完成了,描述的时候需要渲染下,讲完这些还得用一到三句话总结下,就是复盘和反思,体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举个例子:
你在学校每年都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大一大二参加两次都通过不了海选,大三那年的目标就是能通过海选,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第三次参赛竟然进入了决赛,拿到了全校第三名的成绩。
到这为止,已经用STAR法则说清楚了一个具体的经历,但我们还应该继续往下说,虽然取得自己以往最好的成绩,但感觉在决赛中输给对手还是很遗憾的,如果自己在赛前准备得更充分些,现场表现得更加完美一些,还是有机会夺得第一名的。
所以从这次难忘的经历中,我理解了,如何对一件事情准备充分,如何去研究一下竞争对手的风格,如何更完美的去表达自己的论点,等等。
在这个经历中,目标比以前是提高了,最终的结果比目标还要好,中间的过程可以对应到自己身上,为自身加分。回答到最后,还加上了复盘和反思,再给自己加分。
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事,但最后快速取得进步的人不多,重点在于对面对事情后有没有反思,有没有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成长。有这种思维和习惯的人,在工作还能做不好吗?面试官面对这样的求职者,还能不心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