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到科学课《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最近在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也在思考怎样的教学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使离散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

最近的两个课例,貌似让我初次尝到了逆向设计的甜头。今天就暂且来说说案例一吧!

《我们的身体》

这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活动手册上有一个记录表,但感觉与教材内容设计不相关。

教参中写到教学中主要有以下活动:聚焦——从身体的结构开始讨论,并引发可研究的话题。

探索环节:1.解决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头、颈、躯干、四肢;2.身体结构是对称的  3.听、摸聚焦身体内部结构

研讨:

在哪个环节用活动记录表呢?记活动记录表的意义何在呢?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这个记录表是滥竽充数,简直是来凑数的。当自己停下来开始用心反思,思考每个环节如何落实的时候,终于理解了表格的用途。从身体的基本信息出发,身高体重,孩子们很熟悉,那除了身高体重之外的信息,你知道怎么测量吗?规范指导臂长、腿长以及脚长的测量。 测量完之后请孩子们画一画我们的手,说一说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师板书简笔画——头、颈、躯干、四肢。孩子们对身体的基本结构有了整体认识之后,再让孩子们来个小孩“补补身子”。

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小的只有一半身体的小朋友,请同学画出另外一半。在巩固复习身体的主要结构的同时,引导孩子直观理解,人体的身体结构从外观上看基本上是对称的。孩子们画完之后,教师展示,展示过程当中,教师剪下一个小孩身体轮廓,再对折,帮助孩子直观认识人体的身体结构,也理解了对称的科学含义。(因为,常用的方式是让孩子们把两只手臂从前面重叠,这也不够直观)

有的小朋友会画掉一只小耳朵,其它小朋友都会很眼尖的发现,顺势引导对称。(我觉得该环节的设计特别有趣,也让孩子对身体外部结构是对称的有了深刻的印象。)

知道了我们身体的外部结构,还知道了外部结构的特征,那我们的身体内部有哪些结构呢?我们看不到了,有没有办法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呢?再引导孩子回到我们的小手上,摸一摸……身体里有骨骼……那肚子里呢?摸不到了,怎么吧?听一听,能发现我们身体内部还有结构,到底是什么呢?他们会怎样工作呢?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研究。

……尽管下课了,但孩子们的探究才刚刚开始……

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即使在保证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引领孩子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到科学课《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