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

罗胖今年跨年演讲最后一个主题中,第三个观点是「不要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因为我们这个「过来人」,并不能完全做到感同身受。

其实面对这个观点,我是深有感触,所以听的时候特别有共鸣,但是相对应的,如果我们看到身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刚好有对应的经验,难道就要袖手旁观么?

刚好目前在学习生涯规划师,作为一个咨询师,理所当然就是要答疑解惑,所以这个话题也引起了我深思。

我们到底要不要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呢?

不是自己的人生,不要随便给建议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问他最近工作情况如何?

答复说不好,很糟。

问他为什么?

回复说现在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忙的要死,自己也感觉累的要死,没有成就感,没有满足感,只有满满的失落、厌倦和焦虑。

就问他为啥会这样。

说是当初家里给选择的专业,毕业也是家里给找的工作,都是「为他好」做的,但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搞的现在自己不喜欢,还和家里吵了几次。

其实说起来,他这工作是蛮好的,周围人都很羡慕,搁不住自己不喜欢呀,不仅不喜欢,还心生不满。

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这样的「熟人」。

要不是父母给安排了不喜欢的工作,就是亲戚朋友给推荐了不喜欢的专业,甚至还有家人给介绍了过不下去的夫妻,比比皆是。

归根结底,这些所谓的「为你好」,其实都是「为我好」。

因为你真按照建议做了,就说明你没有自己判断的能力,就证明我真的比你厉害。

但其实,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到脚上的人才知道。

为了大家好,请不要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

即使是规划师,也只是提供引导

这次学习职业规划之前,我一直以为,既然是专业的规划师,如果别人来咨询,肯定是给出直接的专业的职业建议的吧。

目前学到「职业定位」课,才发现并不是我理解的那样。

简单介绍下,职业定位是通过霍兰德职业定位理论,来帮助咨询者定位职业方向的。

在评测前,会给咨询者简单介绍六位霍兰德代码的意义。

然后通过量表式或者访谈式评估,得出霍兰德代码,再通过代码来和各种职业进行对应。

其中比较难的就是得出合理的霍兰德代码。

量表式测量虽然方便,但是不同人测量结果可能有偏差。

访谈式虽然灵活,但是结果完全看规划师的功底。

不管哪一种,都涉及到一个流程,就是需要咨询者自己确认代码结果是否满意,一定是要咨询者确认自己的结果,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的告知结果。

所以,咨询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是通过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咨询者发现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

最重要的还是咨询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咨询的效果就没法保证。

为了大家好,自己的问题就得自己去做决定,并自己承担这个决定的后果。

心怀善意怎么办

按照上面说的,其实道理很明白,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罗胖就是半夜发微信给脱不花说,如果再看到他主动给别人建议,就抽他。

罗胖这么极度自律的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可见这事有多难。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比如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诉苦,我以为要我给他建议,就给列了12345,最后也没让他毛塞顿开,反而让我很失落。

后来才知道,大部分人倾诉时只是想找一个听众,这时候听众唯一要做的就是默默的听着。

心怀善意是我们自己的事,要不要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是对方的事。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事,强加给对方身上,就是传说中的「为你好」。

当然,如果对方明确提出了求助意愿,还是可以提供支持的,但也不是直接告知结果,而是提供一个角度或思路,让对方自己想明白。

总结下来就是,

没有明确需求时,纯粹当个听众,默默听着就好了。

明确求助,需要支持时,提供考虑问题的角度、思路、工具,引导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总之,不要主动「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不要心怀善意的给别人人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