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玛丽和马克思来认知孤独

给大家安利一部电影

《玛丽和马克思》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如果让你选择

你还会选择做自己么

你会喜欢上你自己么

孤独可以是一种状态

不为大众所理解的情怀

但不要被误解为是病态

马克思收到玛丽的新书时

他的反应是极度愤怒

坐在打字机前

他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描述

思来想去

写来写去

最终扔进了纸篓

当玛丽收到马克思寄过去的打字机的部件

她知道自己给这段友谊划了一道很深的伤口

这种8岁和44岁开始的书信往来

持续了20来年

当被玛丽作为研究案例公之于世时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马克思

感到的是这么多年对玛丽的毫无保留

也被玛丽看成了一个病人

是一个研究典型

然而

玛丽也是出于无心

他想让马克思变成大众眼里的正常人

当你看到

这两个忘年交的书信友谊被分享的时候

两个人的状态

尤其是玛丽颓废绝望到用毛线自杀时

随之想起这首歌曲

《what ever will be will be》

需要洗涤眼睛的人

看一看

必是眼泪翻涌的

故事的最后

马克思经过这段复杂情绪

知道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是不像玛丽那样平坦

而是充满了烟头和香蕉皮

接受这一认知后的马克思

他不再对随地丢弃烟头的人产生暴躁的情绪

而是努力让自己这个不会使用面部表情的人

参照他小时候对面部表情所绘画的微笑样子

露出笑脸给街头的流浪汉一个巧克力汉堡

故事的最后

玛丽来到马克思所在的纽约

打开马克思没有上锁的房门

也许马克思早已料定玛丽的到来

看到马克思仰面面带微笑的死去

当玛丽轻触马克思的双手

随着马克思的视线望去

满屋顶玛丽给马克思的信

塑封的好好的

布满了这个屋顶

眼泪随着玛丽和我

难以抗拒的流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玛丽和马克思来认知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