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倾国倾城的女人,通常都柔弱,她们不一定有多美,但都懂得适可而止,尤其在感情中懂得“两拒绝”,拒绝变丑和拒绝幻想。
为什么要去拒绝呢?并不是真的不想要,而是用“吊足胃口”的方式来实现荣宠。而且用求而不得的小心机才会让男人的感情更加念念不忘,也会让女人的地位更高和归宿更幸运,就像李夫人拒绝汉武帝的深情一样。
这真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示弱的女人,更容易被重视
李夫人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美不过后宫佳丽,功不过卫皇后,权又不及陈皇后,然而她却更受丈夫的重视,原因就在于会示弱,会制造悬念,吊足了丈夫的胃口。
女人一旦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候,就会令男人倾慕到七荤八素,甚至被女人牵着鼻子走。
像李夫人这样没有靠山的人,靠山只能是自己的聪慧。李夫人的哥哥很会唱歌,于是经常唱着: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填到人难再得。
意思是有这样一个绝色美女,举世无双,又傲然独立,只要对守城的人多看一眼,就无心恋战,逃之夭夭,对君主多看一眼,甘愿亡国也要热爱美女。
被传唱成“罂粟花”一样美妙的女子,又柔弱又美好,男人自然忍不住想要保护她,也迷住了汉武帝,他疑惑世间真有这样的女子吗?
这时李夫人的哥哥就毛遂自荐,声称自己妹妹就是这样的妙人,自己歌里唱的就是自己妹妹。
之后见到李夫人后,更加迷恋她的柔美和温柔娴静。一个柔若无骨,楚楚可怜的小女人,会不断让男人滋生出保护欲。
你看,李夫人和哥哥很擅长利用机会来制造悬念,先用歌曲抛出这样一个曼妙的女子,又用生动的场景来增加美女的神秘感。
再加上出身的低微和生活中吃尽的苦,这样美人又怎么不会被“我见犹怜”呢?
敢于拒绝爱,才会更幸运
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夫人自不例外。尽管有着深宠,也生下了儿子,可是她却身体孱弱,没过几年就生病了。
再好看的美人,生了病也会变得苍白和憔悴。这让汉武帝对她更加牵肠挂肚,几次三番去看望她。
这时李夫人做出了一个让人特别不理解的做法,她一把拉上被子,把脸蒙了起来,怎么也不让丈夫看一眼,只是表示自己生病了,容颜憔悴,不能见人。自己生死有命了,只是希望在自己的面子上,丈夫能多多关照他们的孩子和她的父母兄弟。
听到美人这么说,让他更加怜香惜玉,觉得夫人都快没命了,自己无论如何也得见她最后一面,陪她走过余下的生命。
原本,这也是一个男人对女人在感情中的深情,但李夫人很决绝,认为自己蓬头垢面,坚决不见丈夫,哪怕他苦苦哀求,李夫人都不为所动。
为了美人,男人已经卑微地哀求着,争执次数多了,也就觉得李夫人真是不识好歹,一生气也就不再搭理她,怒气冲冲拂袖而去。
面对着丈夫哀求见一面,谈谈心,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李夫人却一概回绝,这可不是傻,而是两个明智的拒绝。
第一个拒绝的是自己变丑,不让所爱的男人看到。以便自己在死后,能给丈夫留下更多的念想,也记住了她最美好的样子,这样即便在未来的人生里,回忆中也全都是温柔和美好。
李夫人太懂得,丈夫爱她的根源在于姿色,一个色衰之人,被宠爱的机会也不复存在了。与其让丈夫看到自己吓人的病态,倒不如不见,这样才会终生怀念。
第二个拒绝是幻想。有遗憾的爱,才会让人念念不忘,才会持续回响。李夫人这样聪慧的女人,早就不会把爱情和宠爱当成资本。
在君王的脑海里,没有半点李夫人病后的倦容,留下的都是李夫人的温柔和俏丽,也让她永远活在他的爱情中。
李夫人拒绝变丑和拒绝幻想,也让她在死后依旧活在丈夫的心中,出于对亡妻的爱恋,妥善安排了她的父母,又表示自己将来要与李夫人合葬。
李夫人用清醒的拒绝,为自己博来了生前的荣华富贵和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她太懂得以色事人,并不长久,那些荣宠繁华也不过是建立在美丽的基础上。
这样看来,清醒的女人,更好命,也是妥妥的聪明人。
延迟满足,才是幸运的根本
李夫人生病后不再示人,看似是主动远离宠爱,实则是高手策划的对感情的延迟满足。
在莺歌燕舞的后宫女人中,爱情只是一种理想的存在,姿色和手腕才是生存的根本。换句话说,后宫女人的得宠无非是因为花容月貌和温柔体贴。
李夫人正是看清了后宫的本质,才不会有小女人的感动和幻想,她并没有对丈夫的深情而感激,也没有放纵自己的情绪。
她的幸运在于看透了后宫的本质和男女感情的冷酷,她的富贵生活,她的家族命运都掌握在丈夫的手中,或者说他是她的王和上司。
即时满足的爱,让女人头脑发热,只愿意活在此时此刻,只要拥有爱,就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却在爱得过火之后烟消云散。
只有延迟满足的爱,才是运筹帷幄,让李夫人在香消玉殒之后,依旧能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宠爱,这不仅是聪明,还是远见。
巴尔扎克说: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一个人只有懂得拒绝眼前的诱惑,以延迟满足的心态回归事物本身,才能目光更长远,运气也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