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你的人生,不是由过去的“原因”所决定,而是由现在的目的而决定,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心理创伤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自暴自弃的理由,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问题不在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正如发怒一样,可能不是因为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而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愤怒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想要转变自己想法的第一步就是理解,答案不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而是应该自己亲自找出来。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是因为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那么,想要改变自己总要找到自己烦恼的来源吧?烦恼来源于哪呢?答案是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自卑感来自与主观的臆造。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状态之中,树立某种理想并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且越自负的人反而越自卑,他们都有一种优越情结:就是表现的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那么自卑感就一定是不好的吗?其实也不然,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我们与他人“虽然不同但是平等”。我们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而且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过于重要,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如果每时每刻都在竞争,势必会把全世界都看成“敌人”,让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因为把别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但是一旦从竞争的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在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变得真心能够祝福他人,把他人当做自己的伙伴,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接着第一段来说,如果你还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叹气发怒,不如这样想,发怒只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不要把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当做一种低姿态,一种失败。这其实不失为一种取胜的方法,有的时候你看似输了,实际上赢得彻彻底底。而且在人际关系之中,不要确信“我是正确的”,一旦确信这点,就必然会从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去和他人交流,而他人如果感受到你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就定然会心生怒气,从而引起争吵,而且会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只能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人,不要试图让对方屈服,而是想,我已经把我的观点完美的表达出来了,那么对方同意与否都和我无关。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

    我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希望而活着,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活着,你人生一切的一切,决定的都只是你自己,所以,再与他人发生争吵时不妨想想,这到底是谁的课题呢?是对他的课题,还是自己的课题?如果是他人的课题则你完全可以不用去管他,而是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课题就够了。

    不要一味去追求认可,对认可的追求,反而扼杀了自由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其实真正的自由,恰恰是被别人所讨厌,也就是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评价,活出自己就够了,这也正是题目所说的,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但是具有被讨厌的勇气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去干被人讨厌的事,而是更要有对群体的归属感,对待他人不是去想我能获得什么,而是要去想我能给予什么。在面临人际关系时,用横向去看待而不是纵向去看待,把他人与自己放在相同的位置去对待,而不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要刻意去评价他人,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去表达自己看的感谢之情,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的人可能给你带来不了什么价值,但是他存在的本身,就是价值。

  最后,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舞蹈,只是在于你能否展现出来它最绚烂的一面,不要刻意给未来去做计划,定好每时每刻必须做什么事情,人生是连续的刹那,你并不知道下一刹那会发生什么,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过好现在的每时每刻,每个人的人生也有其不同的意义,你的人生意义何在,永远都是由你自己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