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成长型思维3

孩子遇到一件事、学习一件事、经历一件事,事前和事后,妈妈的态度和行为将会对他以后思维模式的形成起到一个类似蝴蝶效应的影响力。

人是喜欢及时反馈的动物,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容易对一个人形成影响,而反馈内容的质量则更多的决定了对这个人影响的方向。

不妨回忆一下以下几个场景:

1、当孩子做错事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一般都是什么样的态度?

“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儿都做不好”、“你别做这个了,越做越乱,最后还得我收拾”、“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不适合做这个”......。

这种类型的家长,对于孩子做出了错事或者不理想的事儿之后,是一种相对比较消极的反馈态度,相对比较消极的反馈态度最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对孩子自信能力和做事态度的一种打击和消磨。孩子经受家长的这种打击式反馈之后,首先出现的一种倾向是——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本能的抵触做类似的事情,哪怕这类事情对他们自身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他们也会本能的排斥他们;

孩子单纯的对一类事情产生抵触心理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被父母这样无知无觉地给打压了。这种打压的后果是今后他们在面对新的事物、新的尝试、新的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本能的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十拿九稳的选项,同时也会本能地抵触那些可能带给自己失败的项目,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形成对失败的一种恐惧感,他们怕失败,更怕失败后被人嘲笑,而不是关心自己能够通过这个选项来收获一些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具有成长思维的家长会怎么对他们的孩子做出能够帮助他们继续进步的反馈呢?

首先应该解决孩子因犯错而自己形成的一种非理想情绪问题。很多孩子在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是会本能的产生一些自责心理或者是害怕被父母批评责罚的心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温柔地告诉我们的孩子,犯错误或者遇到挫折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可以,还可以给他讲一个自己像他这样年龄段的时候犯错误的小故事,通过自己的故事帮助孩子从消极的情绪当中走出来(很多时候道理并不能让人听进去或者记住,但是一个好的故事绝对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他知道不管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或者失败,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他安全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

解决了孩子的情绪健康与否的问题之后(给孩子安全感;正确面对自己的挫败),可以紧接着(或者稍微相隔几个小时或者隔一天)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失败过程进行一个复盘,复盘的过程有三个点需要稍微多注意一下:第一,同孩子一起努力回溯事件全过程,找出孩子这次做的不理想的原因;第二同孩子一同假设,加入让我们再次重来一遍这个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够做的比现在更好;第三,引导孩子通过这次事件,更多的去关注自己在这一过程当中弄收获了一些什么,自己比在此事件之前的进步点是什么,至少最不济最不济也排除了一条通向既定目标的错误路径,排除掉错误路径就意味着我们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更多的让我们的孩子因为在这一过程当中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收获,而有所高兴甚至有所兴奋。同时,尽可能地弱化或者消灭掉孩子因为失败而产生的所谓的“恐惧感”、丢人、丢面子等一些消极的情绪。

2、当孩子作对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一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必须得承认在很多情况下:对错误的批评并不能让孩子有多大进步,但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及时关注和鼓励却可以强化他们这一正确行为,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大部分的我们也应该都听说过鼓励式教育,社会的舆论已经把鼓励式教育吹捧成了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网上网下经常听到的话题主张,或许大部分人在这种无孔不入的氛围浸染下,也都认可了这种鼓励式教育,但是我相信真正对鼓励式教育做出深度思考、做出有效实践的家长并不会有太多的数量。

鼓励式教育是对结果的关注和肯定,更是对其之所以能达成这一好的结果的过程的深究和鼓励,简而言之就是我不仅夸奖你作对了这件事,我更诱导你思考你做对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并对你的原因做出肯定和表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这次的数学成绩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表扬我们的孩子呢?

孩子得了高分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但是更值得鼓励的是——孩子比以前进步了。你表扬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一味的表扬孩子得高分,则孩子就容易把成败观念看的太重,甚至走火入魔。走火入魔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是对成功的过分痴迷和对失败的过分恐惧,长此以往,他尝试新事物的勇气自然会不断的降低降低再降低。人一旦对成功过分痴迷、对失败过分恐惧,则这个人的成长型思维肯定是越来越弱化甚至消失掉了。

相反,如果我们多关注和表扬孩子这一次成绩的进步,则会把孩子从成功的骄傲和或者失败的恐惧中给抽回来,使他们形成一种潜意识——相比较于成功或者失败,进步比他们重要的更多!

我表扬你,更要告诉你我表扬你的原因。表扬了孩子的进步之后,紧接着就是帮助他们进行进步过程和进步原因的分析——你在这一学期,玩游戏的次数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增多了,另外妈妈(爸爸)发现你现在做作业的时候,比以前更喜欢自己主动动脑去分析问题了,遇到问题也不轻易的放弃,而是积极的思考、动脑、动脑、再动脑.......。如此表扬自己的孩子,则孩子就会更多的形成这样的潜意识——第一,进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第二,我以后还得更佳的自律、用功和积极动脑。

还是那句话:鼓励比批评更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但前提是我们得学会怎么有效的鼓励孩子,只有正确且有效的鼓励孩子,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昨日之事不可追,今日之事尤可为。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那是我们小时候对世界浓浓的好奇和探索;同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逐渐生长的过程中,受各种环境因素和自身经历的影响,又把这种天生的珍宝给当成垃圾一样的东西有意无意地给抛弃掉了。我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重新把它给捡拾回来的。

怎么捡拾?把我们自己化作上文中的孩子,把成长型思维化为我们的老师或者是家长。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的新选项面前,淡化或者少去思考或者根本不去思考——我如果做这一件事,假如失败了怎么办,我可是很讨厌失败的感觉的呀,而且还会丢人丢面子;相反,我们应该多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一件事,通过做这一件事我能够收获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哪怕失败,我也可以收获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如果确定自己可以通过这一事件或者项目收获一些新的认知(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而且这也确实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就要勇敢的去做。

等这个事件或者项目结束之后,我们也要勇敢的复盘,在过程的复盘中去检视我们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失误点和亮点,假如重新再做一遍同样的项目或者类似的项目,我们这次应该怎么做,是否可以比以前做的更好。

最后总结:成长型思维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呢?淡化成败、面子等观念,关注通过这一过程自己的进步点和收获点。

要相信这个世界上非常用心做做事的人并不是很多,至少我们每天都比大部分的人多用点心,每天比大部分人都进步一些,我们的未来一定非常可期,最差最差也不过是一个大器晚成。

愿你我,都能够拥有成长型思维,愿你我都能够成为每天都进步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之道》成长型思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