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商业终局沉思

最近整个IT圈子被大模型浪潮席卷,身边的朋友们纷纷都加入到这场混战,看似是技术变革的竞争,本质上是对AI加持下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有点像我最开始做点事情的时候,当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兴起,各种公司或者创业团体都在探索O2O的模式。今天思考了下商业模式的终局,仅当端午假期无聊的YY,看看未来几年会不会像我预测的一样。

大模型时代下的商业结构比较明朗的大致分成三类:B2C、B2B、B2B2C。未来几年这几种商业结构都会有比较大的变革。

B2C

首先聊聊B2C的趋势。AI领域经历了过去5-6年的快速发展期,诞生了一系列的开源框架、开源模型,有我们熟知的TF、PyTorch、Resnet等,但是没想到的是,AI被全人类深刻关注,靠的是一款B2C的商业化产品,而且模型和训练过程是闭源的,更离谱的是OpenAI还是一家创业公司。

过去当人们都认为AI会被几家头部有数据、有计算资源的科技公司垄断,开始探索AI民主化的时候,居然被一家创业公司破局,并且推出了一个按照Token收费的C端产品-ChatGPT,这一点挺启发思考的。或许人类目前所谓的神经网络,拟人的模型结构,都只是探索类脑计算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从能耗上看,大脑只用30几瓦的能量,就可以超过几百瓦模型的计算效果,目前整个AI训练的模式还有很大优化的空间。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我猜想具有更多资源头部公司会在1-2年内做出达到或者超越ChatGPT的产品,当几家公司产品力趋同的时候,大公司会通过价格战的模式抢占流量入口,这就是为什么C端的搜索引擎都是免费的原因。所以ChatGPT类的C端产品,1-2年后,大概率会是免费提供,通过一些增值服务或广告获取营收。

B2B

接下来聊下B2B,当下大部分的所谓大模型创业公司,探索的都是B2B结构的模式。在B2B模式下,大家通常选择三类赛道:1.做大模型的Infra 2.做大规模模型本身 3.做解决方案。接下来分别聊聊我的看法。

1.大模型Infra

这个方向是我认为比较有机会的,因为在国内的大趋势,私有化部署一定是技术输出的主要模式。大模型Infra提供的是模型训练需要的芯片、框架、基础服务。这方面会有大量国产化的需求,而且有降低能耗的核心诉求,其中推理框架我认为是比较有想象空间的,因为预训练模式本身的训练过程相对简单和标准化,但是推理服务比较复杂,而且缺乏行业一致的解决方案。

2.大模型本身

我个人观点是,1-2年内基础大模型不会是门槛,一定有可以达到GPT3.5,甚至GPT4的开源模型放出来,做基础大模型机会不大。

3.解决方案

因为每个行业都有数智化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有行业Know-How以及人脉关系,这波浪潮对这些供应商来讲是新的机会点,但是如果是新入局的,可能机会不明朗,因为这波AI浪潮

更多还是解决行业生产力的问题,对于生产关系没有特别本质的变革。

B2B2C

B2B2C是B2B的延申,目前来看,AI还是生产力提效的辅助工具,单纯依赖AI本身创造商业价值的空间不大,真正比较大的空间在于B2B2C的模式,也就是”场“的作用很大。

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

(1)大模型+VR平台+用户=数字世界(元宇宙)

(2)大模型+汽车+用户=智能化的移动生活仓

(3)大模型+波士顿机器人+用户=智能生活助力

可能后续会有更多做C端的企业投资大模型类技术服务公司,驱使这些大模型类公司针对C端用户场景做专项定制,这块是想象空间最大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以上纯属YY,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吃瓜看戏,看看未来几年行业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