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个深感平凡的人

致每个深感平凡的人

单身,穷,不美,孤独,工作无聊……这是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数人的现状,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时候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到有些人,生活不幸福,没钱,家人不在,妻离子散………在外人眼里他们的生活可以算得上糟糕,甚至是悲惨,这个时候就会想这些人都是怎么活下去的?他们活下去的意念是什么?生活的意义何在?

问题就在这,那些在外人眼里所谓的“生活悲惨”的人或许他们有自己内在的乐趣,精神的寄托,可能是一份信仰,一个兴趣爱好……只有真正肯定过自己内在世界乐趣的人,才能拥有有趣的灵魂。不是这些人太具才干,很可能只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某种“上瘾”,加大了在外界世界里不得志的耐受阈值——在被外在恐惧击倒之前,他们已经被另一个世界

的自由转移了注意力。

《刺猬的优雅》之勒妮

四十多岁的勒妮,丈夫去世多年,是一幢高级公寓的看门人。个子不高的她,身材却可以称得上魁梧,梳着万年不变的发型,有着冷漠的表情。每天按时开门关门,送信,收垃圾,对公寓里的每个住户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几乎不说多余的话。她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都躲在一楼看门人的房间里,大门紧闭,除了工作需求交接,谁也不知道她是谁——也没人真正感兴趣。大家认为她庸俗不堪,脾气暴躁,生活乏味,整天与肥皂剧和一只肥猫为伴。但她却在自己的小密室里研读弗洛伊德、胡塞尔现象学、中世纪哲学。她没有上过学,却对读书有着异常的专注与热情。她随口说出的是老电影的台词,当另一主角小津格朗先生说到公寓里一个邻居时,随口说出了“每个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勒妮下意识地接了一句“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那一瞬间,通过《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字句俩人真正地相遇了。


对于在自己的双重身份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勒妮来说,拿出自己的真实一面与人交往是需要勇气的。


比如第一次去小津先生家晚餐,笨拙的勒妮不小心把拉面掉进借来的礼服领口中。她觉得自己粗俗,不配与这么绅士的先生在一起用餐,她自惭形秽,劝自己拒绝他的所有邀请,要退回到自己安全的堡垒里,关上心门。



然而,小津先生既没有催促,也没有放弃,他继续提供温暖和关怀,并且耐心等待,鼓励勒妮大胆用真实的一面去树立自己的人生。他给勒妮送来了精心包装的礼物,和温馨的卡片。让勒妮慢慢地敞开心扉。



如果勒妮以前感受到的自由,完全是一个人在看书中得到的。那么,也就是说她从未相信过,这种做自己的自由,可以真实地存在生活中,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直到遇到小津先生,她也学会了放下自己的伪装,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真实面目。



勒妮的秘密,其实也是所有在构筑精神世界的人的秘密。在生活中我们能碰到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平凡、不精明能干,可能目光是有点呆滞的,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还有冷漠、疏离、反应慢的特性。然而,却有着自己的“密室”。每一个生命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电影最后勒妮用自己的死,给帕尔马上了最后一课——死亡。



在一天清晨,勒妮意外被洗染房的送货车撞到在路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倒地的一刹那,她什么都听不到了,只看到匆匆赶来的人,有衣着打扮精致的贵妇和她的狗,有洗染房太太,还有震惊的小津先生……



她在画外音里说“小津格朗,我很紧张,就像缩成一团的小猫,我很想和您再喝最后一杯酒”。



目睹着勒妮倒在血泊中的身体,12岁的帕尔马第一次感知死亡。这是一种永远的离去,抛弃了所有的人,永不会有机会跟喜欢的人有交流。

“优雅”这个词我们或许会用它来形容——肤美貌白的夫人,有着精致的侧脸戴着闪亮的宝石项链,穿着一袭昂贵的衣裙,她右手握着高脚杯,在巴洛克风格的大吊灯下有着修长的身段,红唇卷发。还是说优雅必须有着最昂贵舒适的埃及长绒棉,举手投足间充满着成功人士的自信与气度。然而勒妮却与这样子的优雅格格不入。她住在底层的小屋子,没有华服,不善交际。只有一只肥猫咪陪着她,冰箱里是一板板相同口味的黑巧克力。她的生活没有其他的目标与欲望,只是日复一日的藏在自己隐蔽自由的小角落里,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书。她的优雅的体现——刺猬外表下的一颗柔软的心。日常的小感慨里用上电影的台词,为美好的音乐与故事落泪,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这份不为人知的柔软。在她的内心有希望,有文明,有无数对这个世界,这份哲学的思考。熟知一切而不显露,看书只是出于内心的获取。她远离大多数人”在世间追逐繁星”的理想,不用说多余的交际话语,没有为着利益围绕的人际,为什么独独有她,可以在穷苦,失伴侣,被周围人不重视的情况下,仍然把这生活过得像一首诗。

不用依靠任何外物来缓解生活的焦虑,性喜孤独,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不过多半不怎么优雅。一方面我们都要用一个外在身份安身立命,也就是所谓的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却在对抗外在世界的过程中遗失了自我、丢失了感知自我重要性的可能。或许这也可以解释说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之后经常说“离初心越来越远,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之类的话”且在前者身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越多,则后者越匮乏,你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这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在的真实世界,一个是外在的世俗世界,大多数人,在外在世界里致郁,但却没有一个内在广大的世界去支撑自己。




这或许是我们和勒妮的区别。她之所以能在一个卑微的角色里生存下来,是因为她至少对自己是确认的,她和内在自我的连接是强有力的。




“藏身之处”的说法很妙,她不仅有卑微,还有高贵,她只是藏身于此。可见,一个人越找到了内在自我的人,对外界评价的依赖也就越少。抛弃了内在建构,才会执着在外在自我中不断求强势、求认可。

但愿我们“对自己所确认的”永远保持一份怀疑、“对自己不确认的”永远保持好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每个深感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