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江访古1535

                       

 

    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半个世纪,竟然不曾发现距离县城不足二十公里,还有一处如此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若不是机缘巧合,差点失之交臂。 

    八江,因两江交汇呈现一个水写的八字而得名。

    在八江乡政府所处地,左侧附近的柏郊塔下,永丰境内的藤八河与恩江河在此交汇,一清一浊合二为一,流入乌江再奔赣江。

    八江最古老的自然景观当属茶口村的那棵千年古樟。它"花"开五指,但决不各表一枝。顶上枝繁叶茂,纵横交错绿荫如盖,五棵粗壮的树干独自挺立,或直插云霄、或勾肩搭背却同根生存。一起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长成了一道富于寓意的风景。

    就像一个家庭的五个兄弟,父母是底下的根,向外生长的繁枝绿叶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荣兴旺、勃勃生机,还有无边蔓延的幸福。

    古樟旁,一座古桥横卧。古桥四墩三孔,始建于明代成化戊戌年,距今已有539年。

    经历五百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岁月的痕迹在古桥上刻满沧桑。如今的古桥早已失去了当年主要交通的功能,两侧石缝间长满杂草和低矮灌木,藤蔓爬上桥面,葳葳蕤蕤,桥身一片枯黄杂绿。

    我放轻脚步,缓缓踏上这座古老的石拱桥,仿佛看到五百年前柳绿花红,风轻扬、水摇晃,桥头人熙攘。

    我的心头忽然涌现一丝柔情,我想起了沈从文写给爱人的一首有关桥的诗: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相爱到白头,这是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而在不远处的柏郊塔,民间也叫望夫塔。却有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

    四百年前,有位书生新婚的第二天进京赶考,小夫妻俩就在这塔下的小河边依依惜别。新娘含泪说:"今日为妻与君别,他日夫君博取功名归来,为妻定在此地迎接!"新郎抱着新娘难分难舍,深情许诺:"若考取了功名,一定不忘结发爱妻,尽早归来。"从此,妻子时常到此守候,书生却数年未归。

    年年月月盼郎来,月月年年不见君。何时归啊何时归?小娘子望穿秋水、建塔守望,最终人失塔在。

    她至死不知,夫君在考取了功名后,思妻心切提前返程。在归途中遭贼人暗算不幸遇害。

    登望夫台,感怀这对四百年前的恩爱夫妻。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才似海深。这对夫妻一日的恩爱,守望了一辈子。这种对爱情的忠贞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

    纵观现在的情侣,劈腿、出轨习以为常、情薄如纸;几十年的夫妻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也不鲜见。

    也许是,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可悲可叹,望尽天涯路,心事终成空!

    执之子手却未能与君偕老,心中不免有些惆怅、伤感。进塔内,有两个入口,每个入口仅容一人,我与友人各入一口登塔。塔高28米,九级六面,双墙之间为石阶梯,逆时针螺旋而上,途中可望不可遇。

    同塔不同景,相见不相遇。这塔的奇妙构造,像极了书生小俩口,相互思念又不得相见。愁肠百结虚成着,幽怨千行没处论。

    小娘子把盼夫君、想夫君、怨夫君久不归的心思全融合到这座塔里了。

    登塔远眺,眼前山河辽阔。正前方的山坳处,在咸丰七年,太平天国的祷王胡寿阶与清军曾在此狭路相逢,一场激战拉开了序幕。

    一时间战鼓四起,狼烟滚滚,人仰马翻,炮火连天。勇猛的太平军一次次的冲锋,吓得清兵龟缩不前。激战两个多小时,太平军大获全胜。

    如今,早已弥散的硝烟难寻踪迹,此时的山坳一片静美。庆幸自己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春暖花开物复苏,安居乐业万民福。

    回程途中,我思古、怀古。不经意间又瞥见,来时路上已令我赏心悦目的一座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

    这是座落在八江乡魏家村东面的魏氏宗祠。由此地走出的才子魏雄辉博士,为回报家乡人民所资助建造。

    宗祠四合院布局,完全仿照古代宫殿建筑式样,灰色的高墙深厚凝重,红瓦重叠飞檐翘脊,精致奢华色彩斑斓的屋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宇轩昂。几百年后,谁说这里又不是一处古迹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灵地杰、山川秀美的八江。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江访古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