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接受自己的各种不完美。复盘时总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失误。接下来便是后悔自责,然后对自己各种挑剔各种责骂。此时的我仿佛在深渊中坠落,而深渊最下面却是炙热的岩浆,我无法原谅我的错误和失误,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的想法总是萦绕在我脑中,但是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让我非常痛苦,可是,慢慢的,我发现:
01 天下哪有完美?
我自认为我不是完美的,我想要的完美不是我现实中的一切。
那什么是完美呢?
这让我想起佛教中的一句名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教的具足,不仅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还有圆满具备的意思。一丝不缺,一切圆满,人生来就是完美的。那从什么时候有了不完美呢?
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万物在我们没有存在的时候,它们就这样的待在那里,千万年前是什么形态,现在还是什么形态。我们喜欢,不喜欢,它们从来没有改变过,让这些东西发生变化的,从来都是我们的心境。万事万物因为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美丑,善恶,才有了喜欢厌恶,才有了完美与不完美。
这让我想起王阳明的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一切的变化只在我们心中,一切的完美与不完美也随我们的心境而改变。想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是要在心上下功夫,放下分别心,当心不二时,也就没有什么完美不完美啦。
02 人们天生喜欢完美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完美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会不对称的竞争,而不是仅仅看到自己的短处。
承认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接受,适应,知足常乐。很多东西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例如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第一。而如果我们一味苛责自己拿第一,痛苦的是自己,而他人却不会了解。学点中庸,不极端。
举一个栗子,一位友人家的孩子,一次一起出去玩,孩子吃着吃着东西就突然狂躁的蹬腿大叫,我吓坏了,忙安抚他也不知道怎么了,但哄不好,开车的友人告诉我赶快把他吃薯条的杯子填满,孩子的妈妈摇着头用一种无奈又自豪的语跟我说“哎,完美主义者,没办法。”我在那之后想了很久,杯子里的东西在人渐渐长大之后不可能总会是被补满的,也可能是空的,也可能是被填入了你并不想要的东西,不让孩子知道这些道理,那如何面对残缺呢。
闫刚《关系场理论》中的这段解释我觉得很有意思。
「接纳不代表接受,也不代表内化。所谓接纳是我允许你以客体的身份,以你那独特的结构存在于我的内在。
接受是我接纳并支持你的思想,做法。内化是你的一切都符合我的思维系统,你已化为我的一部分,与我是同一整体的存在。」这样的解释不完美也就是自身的缺点,让单独存在于内在,似乎总有一种不情愿的感觉,与其思考如何接纳,倒不如说和当下否定的自己和解,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眼界,了解人性,心理,人天生会这样,那样,你放过了自己,在完美的路上也就更前进了一步。
再来说说不完美,那究竟什么算是完美呢,怎么样就是不完美了呢,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变好的心更是。整容一旦开始,你开了眼角,就觉得鼻子不够高,匹配不上不协调,鼻子调高了,又觉得颌骨也得矫正一下,到最后费用高昂,结果越来越不满意。
最近听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系列课程提到,怎么才能让员工服你,有人回答做什么都比员工强,但在小团队或者中层领导中这个方法还可以,如果到马云这种层级的这个方法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看中并挖掘自己的优势天赋,更应该是我们倾注精力去关注的。
03 为什么要接纳自我的不完美?
a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是降低对于自己的评判和认可标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接纳之后的提升。
每个人生来就不完美的,这一点无需否认,也没有否认的必要。
但是,生来不完美绝不是拒绝追求完美的理由,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才会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弥补这种不足。
但是,我们也明白,除非我们可以左右自己身边的环境或者其他人的意识,否则,很多事情是不会按照我们的意志而展开,而这种想而不能就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受挫感,进而因为这种受挫感本身,让我们怀疑自己。
而这种怀疑,就是不完美诞生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种怀疑也有好处,这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才会去弥补这种不足,让自己变得完美。
完美或许很难达成,但如果一直都走在追逐完美的路上,完美或许会无限接近我们,而这启动的前提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 接纳不完美也罢,接纳其他事物也罢,接纳是一种现实主义。
只有选择了接纳的那一刻,自己的内心才会明白,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这件事现在必须要面对和解决。
仰望星空固然是雄心壮志,但是脚踏实地才是生存之道。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是“生存”的必然选择。
否则,你的纠结就一直存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也一直在乎,那么,你什么都不用干了,选择纠结就行了,但是,我们显然明白,生活不是如此,别人说什么,和你内心对自己的认可是两件事。
c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会主动做到完美。
人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通过人力的确做不到,但是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才会求助于外部力量以及对应的科技,将人力难以做到的事情以此进行补足,完美或者就在这一刻即诞生。
d 接纳不完美,才会认真的去思考和分析。
是自己的执念吗,还是外部的评价标准。
是执念,就放下。
是外部的评价标准,首先需要达到这种标准,然后去超越;毕竟外部的标准就是一个心魔,只有战胜它,评价标准才不会对你有影响。
04 虽不完美,依旧快乐
人无完人,我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啊,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
普通话不标准,以前一直很困扰我,还比较自卑,现在我觉得挺好啊,说普通话的千篇一律,不会普通话的万一挑一啊,人总要有自己的特色嘛。
有个婚庆主持人,在新人拜天地时满脸喜洋洋,大声说:
祝福这对新人: 同肛共苦 天残地久
底下宾客哈哈大笑
还有,过年,南方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小杨啊,恭喜花财! 哈哈,越花越有财,多吉利啊!
咱们伟大的毛主席,普通话也不标准,湘音很重嘛。邓爷爷呢,我除了记得他说:同志们好!就这一句是标准普通话嘛。
他们是伟人,何况我还是个凡夫俗子。
现在,我一点不担心自己不通话不标准,但希望自己在重要场合还要跟大家一样,所以,平时我会刻意提醒自己,哪句不标准。刻意练习一下。
还有,演讲,我一定要去做的一件小事,普通话讲的好的很多。演讲的牛人也很多,但有自己特色的却很少。有句话: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像后,依然热爱它。
05 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拥抱自己,接纳自己。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甚至用它来安慰别人:接纳自己。但转身,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反应却是:道理我懂,可怎么接纳自己?
其实自己有太多痛苦、恐惧、黑暗不想面对,看到自己是相当不容易的,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用“少有人走的路”来形容认识自己的过程。
记得在武志红老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开篇,举了一位来访者的案例,这位来访者三十来岁,已经看心理医生十年,而好起来的那一关键时刻,却看似和心理医生无关,当时他在看一个电视剧,剧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这句普通的话,却如闪电般击中他,他感觉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无数感触与过往事件在他内心翻腾,并瞬间融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的内在与外部世界都刹那间变清澈了。
“是啊”,他对自己说,“你一直都想扮演一个好形象给别人,用尽可能100%的努力,试着给周围人留下好印象。”但其实,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痛苦纠结中。
一方面他不能独处,因为独处时会感到致命的孤独,这份孤独演化出虚无,让他窒息,让他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和别人在一起,他同样痛苦,因人际关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他都能从中看到别人对他的鄙视。并且对于别人的鄙视,他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就好像别人的敌意眼光(多数时候并非真的而是他以为的),会直接刺到他的心脏上。
致命的孤独,与根本不能融入关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对他的双重绞杀,令他既不能独处,又不能进入关系。结果,他选择最低限度的人际关系---只于一个人交往。小时候是他的妈妈,成年后,变成了初恋女友,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他的痛苦,多数时候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而是钝痛,散布在他人生中的每一时刻、每一角落,围裹着他,让他感受不到其他事物。
当然,治好他的绝非是电视剧中的那句话,也绝非十年的心理医生不好,而是这十年来的努力都很重要。而那个治愈时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那这个质变怎么发生的呢?
来访者最终说出了真相,因为他接受了自己的真实,即所谓的“接受自己”。
过去,他一直在否认孤独而不擅交际的真实自己,他总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且,他脑海中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一直期待自己是那个样子。
曾有几天的时间,他一度成为那样的完美男人。气质上有十足的雄性魅力,同时对别人又有高度的共情能力,可以凭直觉,清晰捕捉到别人的感受与需求。并且,他可以自如的选择,或满足别人,或拒绝别人,或支配别人,或顺势而为,等等,都是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有意思的是,不管他怎么做,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几天的完美,让他体验了完美的感觉,对比生命的其他时间,那些感觉是多么糟糕。这种落差尤其加重了他的痛苦:既然自己可以获得完美,为何偏要坠入地狱般的痛苦?尤其是咨询最后一年,对于这些痛苦作了细致入微的触碰和理解,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他多次感到放弃。
但这个过程,正是传说中“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累积的努力,终于等来关键性的时刻。“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自己!”这样一句哲言,让他实现了接纳自己。他明白,他一直不想接受真实的样子,那样孤独,那样自卑,在人际关系中那样笨拙,于是渴望成为相反的,完美的样子。那份完美,其实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想让别人说,这个人真不错!
可是,即便真的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外在,也只能欺骗别人,这个接纳自己的时刻,像是一瞬间完成的,但它其实是累积的过程,前面漫长的咨询,是在做“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最终导致了“接纳自己”的关键性时刻的到来。
武志红老师也在书中讲到了自己读研究生时抑郁症的自愈,它让他明白,深入的触碰自己内心的黑暗,才是治愈之路。拥抱痛苦,这是成为自己的必经之路。
当你准备好了,一切资源会追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