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偏爱的孩子,结局如何了?

在孩子大于一个的家庭中,父母偏爱其中一个或几个孩子是常见的情况。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也得分个薄厚。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图片来自《甄嬛传》


话说郑武公娶了妻子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庄公,一个是共叔段。因为庄姜在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庄公的脚先出来了,于是她就受了惊吓,后来呢,就十分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郑庄公继位后,武姜想让庄公给二儿子共叔段封一个好地方就是制邑,庄公不同意,转而给了共叔段另一个地方,就是京邑,共叔段把京邑这个地方的城墙修的高高的,违反了先王的制度,大夫祭仲把这件事告诉了庄公,结果呢,庄公仍然放任共叔段,最后,共叔段在庄公的刻意纵容下,继续犯错,犯得错误越来越多,最后,共叔段想偷袭王宫,武姜是内应,庄公这才出手。共叔段逃亡,武姜被囚禁在城颍,庄公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代指武姜死亡),我不会见你。后来又经历了一些事情,庄公就挖了条隧道,与母亲在隧道里见面,也不算违背了誓言。

图片来自《甄嬛传》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另一个儿子的最大恶意。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生的,谁当王不一样?非要让小儿子起兵造反,自己还充当内应,这事万一成了,共叔段能只把庄公流放吗?一个母亲那么偏心,就因为大儿子出生的问题吗?庄公一直在忍耐,共叔段从一开始就有了反叛的心思,直到最后庄公才动手,在这期间,只要你放弃,你就能好好的 ,可是共叔段呢,死不悔改。我怀疑武姜和共叔段应该知道造反的后果,但他们不在乎,成了自然好,不成也行,反正自己是庄公的亲人,庄公不会对自己如何,果然,共叔段只是逃跑,武姜只是囚禁,后来还和庄公和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两个如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于管教。

说到庄公不教弟弟,我觉得有点强词夺理,被偏爱的孩子会听哥哥的话么?一切还是武姜的错。

图片来自《甄嬛传》

在电影《阳光普照》中,父亲因为二儿子被关进少管所,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大儿子身上,对外也只说自己只有一个孩子。被偏爱的孩子是大儿子,大儿子最后却因不堪众人的期望自杀而亡,父亲这才把目光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可是,心里的创伤怎能随意抚平呢?

在一个家庭中,无论是被偏爱的,还是被忽视的,都有伤。我希望父母都可以一视同仁。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被偏爱的孩子,结局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