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游记
河南的董永墓位于焦作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西南,紧靠沁河大堤,地图上找不到,可以问一下当地人。当看到一条通向沁河大堤的街道上,挂有“董永故里”的横幅,那就是找到了,接下来跟着镜头一起了解一下。
很远就能看见横悬“董永故居”称号的山门,上方抒写“孝传后世”,左右侧门上方各写“忠、孝”二字,仅有右侧边门打开。山门为砖墙构建,外漆灰黑色调墙面,修饰有檐顶,山门两侧为普通民居,据此可以判断,此“故居”实为类似“展览馆”。
在山门南侧有碑墙,碑记主题为“小董颂”,内容记录了小董村的建村历史和董姓的渊源。小董村建于夏初大禹年间,距今有四千余年历史,汉朝时期,董永成为天下孝子、进宝状元后,四大怀药在这里培植加工交易,地处中原交通要道,逐渐发展成大董镇。
三国时期,司马懿在怀川治水患,改道沁河,沿河筑坝,此后三千余年,大董镇进入商业繁荣时期。元末明初,战争不断,致使民不聊生,大董镇村民去往各地逃荒避难,董姓大减,至此大董镇开始走向衰落。后明成祖朱棣下令,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至此,董、孙及各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其间,由于董姓人口尚少,经多姓商议,于康熙年间,更名为小董镇,沿用至今。
武陟属于古怀庆府地区,历史悠久,现存任意村庄都有上千年的历史,都有着文化底蕴深厚。在大概了解后,让我们通过边门,进入院内参观一下。
整个院有房屋3-4间,北边房屋为普通民居类瓦房,门口有石头材质的香炉,用于日常烧香,可见房屋内供奉有神像;院内正中有槐树一棵,四周铁栏围起来;在西院墙上,贴有横幅,内砌有碑墙。
边门两侧各有2间房屋,紧邻山门围墙内均砌有石碑,碑为“功德碑”,碑记内容为记录当年捐建“董永故居”的热心人士,根据所捐资数额不同,有的捐资人单独刻碑,供后世铭记。
在西院墙上,内砌有数方石碑,分别为“董永墓记”、“董永墓”、“董永传说”和“董永传记”,内容为介绍董永的生平以及最早董永墓的建筑规模,到如今,我们只能见到这一方刻有“董永墓”的石碑。
董永的故事,在湖北、山东均有流传,和河南的流传版本类似。东汉时期,董永年幼丧母,家境贫寒,家乡经历过几次水灾后,唯一相依为命的董父相继去世。董永为葬父,不得已委身村中有钱人家为奴,白天做劳役,晚上守护在父母坟前,终年如一日。
董永的故事感动了玉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偷偷下凡房主董永还债,使用仙家技能转眼便可织百匹绫万丈缎,七仙女和董永在村边大槐树下结为夫妻,大槐树成为忠贞爱情的见证者。
玉帝得知七仙女偷偷下凡并做凡人妻后,龙颜大怒,强令天兵天将将其抓回并打入大牢,但七仙女信念坚定,初心永恒,誓与董永生死相依,永不分离。玉帝不忍,便同意七仙女重返人间,与董永永结良缘。河南的董永传说里,还加入了本地特色元素,相传地黄、山药、牛膝、菊花为七仙女从天庭所带,用于造福怀川百姓。
看完碑刻墙,我们再看看院内的正房,门口对联一副,上联“七仙美誉传XX”,下联“董公孝举感天地”,横批“孝德为本”,七仙女美丽漂亮能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董公乃大孝子自然博得仙女好感。
屋内结构为老式瓦房,木梁结构,为80年代老房子,进去的时候,里面有村民在聊天,方言具体没有听太懂,正对门口供奉有董永和七仙女的塑像,董永和七仙女塑像两旁有童男童女,从场景设置情况看,董永后来是家庭幸福人丁兴旺。
房间墙上挂有多面锦旗,内容以“送zi有功”、“功德无量”内容横幅,锦旗上都有具体名字和时间,说明此地已经成为了香客祈求家庭美满、人丁兴旺的必来之处。虽然各地民间习俗不同,但是大家对未来的追求是一致的。
董永的故事流传千古,董永的孝义品质被编入《二十四孝》,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合当前社会JZG,后人根据“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改编成“天仙配”的爱情故事广为传颂。
从董永七仙女庙出来后,在山门北侧可以看见供奉大槐树的神坛,上联“一方宝地盈喜气”,下联“千年古槐当月老”,横批“古槐为媒”,不禁感慨,真是一处非常灵验的求姻缘宝地。
从董永故里出来后,本人感慨颇多,后人如此大费周章建立庙宇,告诫我们董永的故事有2个核心思想。一是传播孝义,二是鼓励大家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爱国爱家爱人,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只要心中有善,一定能等到每个人的“七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