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的温柔陷阱,蒙台梭力告诉你踩过哪些坑

图片来自网络

朋友小聚,席间自然聊到了孩子这个话题,“我的孩子明明小时候可听话了,怎么长大了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呢?”言语之间,透着深深的失落感。

作为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的方式是否正确呢?

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有些爱的行为,看似是为孩子好,可是带给孩子的,却是负面的影响,然而当父母的却不自知,如同给孩子设了一个又一个“温柔的陷阱”。

玛丽亚·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主要特点就是在于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在蒙氏教育法中,你曾经踩过的哪些坑。

01

在语言方面的误区

经常可以看到牙牙学语的宝宝,专注的盯着别人的嘴巴听别人讲话,偶尔会“噢噢”的附和着大人的声音,我们知道那是宝宝想学说话了。

在宝宝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父母要与宝宝多交谈,要经常进行交流。因为宝宝的语言发展需要遵循“先听后说”的规律,所以宝宝最初是先模仿父母说话。

父母在多说的基础上,还需要鼓励宝宝说话。宝宝说错或者发音不准确时,父母容易尝试着去纠正宝宝说话,这种行为会打击宝宝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产生挫败感。

频繁的纠正孩子的发音或者语法问题,孩子会产生压力,可能会造成孩子“不愿说、说不好”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形成口吃。

所以孩子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要比表达正确更重要,父母在发现语音语法问题时,只需告诉他正确的发音即可。比如宝宝想说“爸爸”的时候,说成“打打”,那么家长不要纠正其发音,应说“对,是爸爸”。

父母引导孩子说话,而不是纠错,多给予鼓励,提高孩子说话的自信心,慢慢的就可以用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02

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孩子看什么都感觉好奇,两只眼睛根本顾不过来,小嘴巴不停地提问,简直可以赶上十万个为什么了。

图片发自App

父母可以充分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随时激发他的想象力,比如,看到天上的白云时,问孩子白云像什么呀?

孩子会兴奋地告诉你,白云像各种动物或者其他东西,而有的父母会马上说:“不对,白云像什么。”给他一个固定的形象。

父母的随口一说,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会把孩子的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就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以后不管再遇到什么新鲜事物,他都不会有兴趣参加了。

他会觉得,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无需他去探究。正如蒙台梭力说的,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这个温柔的陷阱,你踩到了吗?父母的好意,如同一粒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不好的种子植入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只有了解了这个坑,才可以很好的避免,不要用爱来抹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03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朋友的儿子不好好吃饭,因为不喜欢妈妈做的菜,不想吃饭,爸爸很生气,强迫孩子吃饭,见没有效果,爸爸不听妈妈的劝阻,要把孩子饿一天。

饿了一天之后,孩子终于吃饭了,爸爸看到饥饿疗法生效,沾沾自喜的感到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方法很好。

用爸爸的话说,孩子就是要严厉管教才对,只有让他感觉到了饥饿,他才知道吃饱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殊不知,吃饭这件小事,却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恐惧,留下了心理阴影。长大后,因为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故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变得没有节制。

正是因为孩子许多愿望被拒绝而造成的内心压抑,他将自己需求的满足看成是自己最为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因此长大后,他就会出现毫无节制的行为。

父母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都不是故意的,有些原因甚至是父母自己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给孩子造成的。父母强制性的给孩子制定规矩,孩子虽然暂时妥协了,却给他以后的人生造成了许多困扰。

04

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活泼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到处跑,是正常的现象,。

然而,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如跌倒、摔伤、擦撞等甚至波及到周围的小朋友,就会立即制止,让孩子别碰别动,小心摔着。殊不知,孩子这个阶段爱动是他们的特点,需要靠他们自己来控制,而不是家长这个外力来强行制止。

在家父母不让动,在学校老师害怕孩子摔伤担责任,也是要求孩子不要动,因此,你就会看到课堂上,孩子挺着胸,身体坐得笔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师的夸奖。

这种靠外力来强行制止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锻炼意志力的机会,所以,会出现孩子玩游戏失控,就是一种缺乏自控力的表现,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做到呢?很大程度来说,是从育儿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相关的。

比如,孩子在专注的玩玩具时,父母过来粗暴的干涉他们,打断他们专心做某一件的专注度,扼杀原始冲动,让孩子失去对意志力的锻炼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了解孩子不安分是与生俱来的天生气质所决定,充分利用他活泼好动、精力过剩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培养,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让他运动,这样按照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替运行的规律。

兴奋过后就转化为意识,神经系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调整,达到锻炼孩子意志力的目的,父母善意的提醒他注意安全就好了。

05

不要“拔苗助长”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2岁神童识千字”或者“4岁背古诗惊呆众人”,这些神童让人惊叹,而这些家长也被认为是成功育儿的象征。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这些小神童一样早慧,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过早的让孩子学习不符合该年龄段难度的知识。

图片发自App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T比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曾经轰动一时的神童魏永康2岁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17岁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专心学习,一直伴读,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并且基本断绝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然而魏永康在进入中科院学习之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被学校劝退了,原因十分令人诧异: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活不能自理。

我相信这种情况是魏妈妈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因为在她眼里,这些简单生活琐事儿子很快就能学会,结果这变成了孩子发展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路上,无意中会遇到许多温柔的陷阱,并且都是父母以爱的名义带给孩子的,由此可见,父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路上的温柔陷阱,蒙台梭力告诉你踩过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