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

今天看了三本书。一本关于改革的个人传记,一本改革的学术论文集,一本发达国家的国际援助。我认为最后一本是一堆废纸,所以就不做评论。前两本书的参考性比较大,因为一个是官方写的政策性文章,一个是海南改革的深度参与者写的相关历史事件。

如果以申论思维看这两本书的话,内容丰富翔实。主体方面他们均以政府角度来观察决策,在项目方面,书中用很多角度,很多维度来描述国家的改革方向。从改革的起点到写书完成之日,把中国方方面面的成就都用一篇论文来做一个大致的概括。比如说农业,金融对改革的助力,国企改制,收入分配调节,城镇化,生态调整等。

而且我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丝说话的节奏。以前我说话特别快,说话不过脑,大脑没有留出思考的空间,但是经过这几天口述的表达,感受到了边考边说话的分量。突然有一点理解到精英说话比较慢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了,因为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是在思考的。之前是学习视频里老师的说话节奏,不过我忘记了视频都是倍数播放的,所以语速非常非常的快。但是其实正常人说话时是需要带着思考,慢下来的。

同时在写文章时,我感到了一丝无力,自己的思考和读的书离世界太远,离现实太远,离我们的40度高温太远。我们忍受着极端天气带来的恶果,可是却不改变自己的任何行为。或者说每个人的改变都是螳臂当车,非常渺小,就是在历史的大进程中,你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因而觉得一口力气打在了棉花上,非常的憋屈无力。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多的感受就是无奈,无力顺着时代的洪流往前走,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甚至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2040是近代两百周年。那个时候,世界会是什么样。还是想对自己说,做好自己的事。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想要的一定都会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