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

                                       《故事里的人生》221  “将火车引向岔道”与“不将大胖子推上铁轨”

        “将火车引向岔道”的故事说,一列火车在轨道上疾驰,当司机抬头了望时,突然发现前方的铁轨上有五个人在干活,他们根本没感觉到火车的到来,他按下警笛,警笛发生故障,没有响声;他又赶忙拉闸刹车,车闸失灵,火车仍然在飞奔。这时,他发现前边不远的铁轨处有一个分岔,完全有时间把火车开上岔道,于是他立刻给轨道切换控制室打了电话。坐在轨道切换控制器前的切换员接到报告后,从荧屏上发现岔道上也有一个工人在干活,这个工人也一点没感觉到火车的到来。怎么办?让火车停下来是办不到了,让火车直驶过去,还是让它驶上岔道?他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时间容不得他多想,他无奈地按下了切换器的开关,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五个人得救了,但一个人死在车轮下。

        “不将大胖子推上铁轨”的故事说,火车失控向前疾驶,警笛不响,刹车失灵,前方没有岔道,火车飞驰着向在铁轨上干活的五个人撞去,而这五个人浑然不觉。此时,一个过路人正站在五个人与火车之间的铁道旁,他身边还站着一个陌生人,高大奇胖。这个过路人十分聪明,他立刻意识到,只要他把那个高大奇胖的人推倒在铁轨上,他硕大的身躯就能形成阻力,让火车停下,五个人就可以得救,但大胖子会命丧黄泉。推倒大胖子并不是什么难事,他只要稍用一点劲儿就能办到,但他没有这样做,眼瞅着火车呼啸而过,五个人都倒在血泊中。


        鲁钝生感言:请不要扼腕叹息,这不是生活真实。这是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提出的“火车困境”这一道德难题而假设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背后的道德依据是:做法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取决我们选择这种行为的结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五个人,结果是合算的,是道德的。我们把这种选择称作道德的“结果主义”,即以行为结果为依据,来判断行为是否道德。

        第二个故事背后的道德根据是:什么是正确行为,与其结果无关,只与行为本身或行为过程有关。我们不能为拯救多数人的生命而杀害少数人,过路人之所以不能对胖子下手,因为胖子是无辜的。我们把这种选择称作道德的“过程主义”,即以行为过程是否正义、正确为依据,来判断行为是否道德。

        这两个故事的确含有道德难题,无论怎么选择,都包含不道德成分,依据结果主义,路人不把大胖子推倒在铁轨上,就不够道德,因为他完全可以通过牺牲少数人的生命而保全多数人的生命,但他没有这样做;依据过程主义,轨道切换员的做法就不够道德,他不应该为救多数人的性命而杀害少数人,因为少数人也是无辜的,不应受到迫害。那么,故事中两个人的做法是否具有正当性?是非到底如果判定?

        我们的回答是:上述两人的做法都是正当的,都具有正义性,都是道德的。理由是:两人所处的境遇不同,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抉择。

        第一个故事中的轨道切换员,是完全处于被动态,他不是杀人行为的直接主体,他没有权力决定杀谁不杀谁,他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救五人,还是救一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救多数人是理性和道德的,专家曾在200人中进行测试,被试的绝大多数人都做了与轨道切换员一样的选择,这足以说明,大多数人的道德判断是相同的。

        第二个故事里的路人,是决定是否杀死大胖子的直接行为主体,大胖子的生死,就操持在他的手里。把大胖子推倒铁轨上,他就是直接杀害无辜,而杀害无辜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背法律的,为救五人而杀害一人,不能成为杀人行为的正当理由。

        所以,到底以“结果主义”为依据,还是以“过程主义”为依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社会生活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时候我们就有可能面临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当其时,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恪守某一种准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的灵魂,也是我们做出正确道德选择的指导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