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长安十二时辰》,纵观整部剧,不论正反派,所有人城府都很深,人前是为国为民,你好我好大家好,背后算盘打得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右相林九郎堪称浑身是戏,连“登东”都是计中计,让各国使节惊呼,到底是天朝上国,连上个茅房都有那么多讲究。
可别以为正派就有多老实,李必算是小好人了,口里念叨都是长安百姓,心里想的却始终是太子。张小敬一直念叨是长安百姓,可心里还藏着第八团的烙印。连原来只知道读书的诗人程参饿了一天脑子也开了窍,居然都可以和吉温演起戏来了。
于是,从兴庆宫的皇帝到平康坊的暗桩,整个长安都在演戏,可唯独只有一个人在做自己,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从来都是心口一致,手比脑快,堪称长安城的异类。
她就是长安城最亮丽的一朵花:王韫秀。
1、王韫秀喜得”堡石捷“
王韫秀最近有点烦,这事情还要从一匹西域宝马说起。
话说在西域大宛有一种汗血宝马,这种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据传说可以“日行千里”。
这马珍贵到什么程度?玄宗皇帝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大宛国王,大宛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汗血宝马,玄宗为其取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
嫁了个公主才换回两匹,可见这马有多难得。
王韫秀的父亲是王忠嗣,领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权倾一时,在西域也是经营多年。
于是王韫秀也得了一匹大宛马,是大宛人用五色母马,和野生大宛马交配而生,虽说比不上“玉花骢”和“照夜白”这样的纯种,但也是世间少有。
得马的时候,恰逢父亲在安西某石堡大捷,于是王韫秀便给宝马取名:“堡石捷”。
对这“堡石捷”,王韫秀是喜欢的不得了,所谓“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好东西放家里怎么行,自然要拿出去显摆,否则怎么让别人知道我很快乐呢?
于是王韫秀但凡出去办个大事小情都要骑着“堡石捷”。本来府里丫头买菜的活,她也要骑着“堡石捷”出去,下人只得在后一路追赶。
有时,王韫秀还要带一个丹青好手,等她到了菜市,还要下马来摆下造型,让人画下她和“堡石捷”的《人马图》,要求画得动感,画完之后还要临摹多副,挂在画师店内当招牌。
美其名曰,记录美好生活,哪天看得人多了,王大小姐也就出了名,成为全长安的焦点。
王韫秀生活在长安城里,长安城说大也大,和吐蕃,大食相比,也没有比长安更大的城,可长安说小也小,和西域大草原相比,长安也没有那么大。这草原上的“堡石捷”在长安城里跑,磕磕碰碰自是免不了。
有时撞翻了羊肉馆的桌子,有时撞飞了跳舞的舞者,有时碰倒了外出的衙役。有下人替王韫秀算过,自从得了“堡石捷”,林林总总交通肇事 29 起。可谁敢管王大小姐,她老爹是王将军就不说了,她相公还是原大理寺评事元载元大人,如今是户部侍郎,更有消息说即将升任中书侍郎。
你想,户部那是管钱的地方,哪个衙门不缺钱,缺钱就得找户部,给不给可全看元大人脸色了。再说了,元大人在大理寺干过,大理寺是什么地方,三堂会审,少了大理寺的印,这案子就办不下去。
可是,元大人是个清官,就说上元节狼卫的案子吧,靖安司那么多人都搞不定,元大人愣是追查出真凶,还从绑匪手里救出王大小姐,为皇上,为右相分了忧,还抱得美人归。
立下这样的功劳,元大人怎么样?对人还是客客气气,府里只有个十几岁小胖丫头服侍,别人送东西,他一概不收。
所以,他的夫人,王韫秀大小姐,只是弄出些交通肇事的小事情,和他父亲王将军保家卫国的功绩相比,和他相公元大人清廉为政的政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2、“撞马事件”
当然,也有些“不懂事”的,比如一位御史就看不下去,此人姓鲁,名速,字迅雷,为人正直,却有些刻板,做过不少得罪人的事。
他去和王将军,和元大人提意见,谈起王大小姐“红尘做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激情时刻,语重心长地说,昔日邹忌讽齐王纳谏,人人都说邹忌美,莫不是有求于他,谁都不说真话,这是什么?这是捧杀。王大小姐长此以往,将来可都是要还的啊。
王将军元大人都虚心接受,可奇怪的是,这位鲁大人不久就被罢了官,后来说是贪污受贿,还被请去大理寺吃了板子。可他也不学乖,日后还以此事写过文章,名曰《骂杀与捧杀》,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打那以后,提意见的人就少了,偶尔提的意见,也是诸如,这次替大小姐记录美好生活的画师画技不佳,应当换个丹青妙手。或者,王大小姐倾国倾城,近日日照强烈,下人应当为小姐打伞遮阳才是。
可是,王韫秀还是遇上了麻烦。
话说,近日王韫秀认识一扶桑名士,曰秋名山骑神,授予王一招U型调头,潇洒非凡。这日王韫秀骑着“堡石捷”到街上练习此招,旁人见是王大小姐和“堡石捷”出马,唯恐避之不及,可谁知正在掉头处遇上一个上京赶考的读书人。
这读书人愣头愣脑,骑着一匹饥瘦的老马,读书人还给其起名曰:“骑瑞”,寓意脚踩祥瑞,望给考试一些好运气。
“堡石捷”一个调头就将“骑瑞”撞出十步之遥,经此一撞,王韫秀气不打一处来,整个长安,除了皇帝,谁敢不让我王大小姐。于是便气呼呼地找读书人理论。
“你骑马不看路的吗,你知道我是谁吗,骑这么老的马准备讨饭去啊?”王韫秀指着读书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读书人刚吃完火锅,骑着马唱着歌,也没违规变道,突然就被撞飞了。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王韫秀骂的还不了口,刚想说,子~~,就被回,子子子,子什么子。又想说,曰~~,又被回,曰曰曰,曰什么曰。终于说出,你~~,又被回,你你你,你妈个头。哎呀,你怎么骂人?读书人问,骂人?我还要打你呢,突然王韫秀抡起胳膊就是一巴掌。
王韫秀从小习武,这一巴掌直扇得读书人来了个,原地720度翻滚加转体180度倒地,眼冒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差点把肚中积蓄二十多年的墨水都给吐了出来。
可读书人毕竟读的是儒家经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容他人践踏。此时又忽然想起孔夫子的“三纲五常”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皇上没打过他,父亲也没打过他,今天被一个女子打了,以后被未来的妻子知了去,在家里还有何地位可讲。再一想,哪里还有什么未来的妻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这桩丑事加身,怕是连提亲的媒婆都寻不到。
读书人当下醒转过来,今日找得回场子得找,找不回场子也得找,想到这里竟生出一股蛮力,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人气沉丹田,万卷之力汇于右掌,旋即回了一招,“三纲五常掌”,口中还念念有词,让你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
王韫秀未曾料到读书人竟敢还手,未及防备,直挺挺挨了一巴掌,只感到脸上似被浇了油泼辣子般火辣辣地疼,正欲回击,才想起今日还是穿着女装,真要撒开膀子开干,当众失了淑女的面子,毕竟是大家闺秀。
此时府里家丁闻讯赶到,在王韫秀指示下将读书人按到坊内一顿好揍,这才让王韫秀稍稍解了恨,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这才扬长而去。
3、咎由自取
可王韫秀哪里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撞马之事没几日,底下丫头来报,不好啦,大小姐不好啦。
王韫秀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丫鬟道,那日大小姐和读书人互扇耳光之事,全长安都知道啦,越传越凶。
王韫秀奇道,那日又无甚多人围观,怎得就全城皆知了,必是你危言耸听。
丫鬟又说,也不知是谁将那日情景俱作成了画,画的那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书生被小姐扇得险些跃出纸外,哪怕我等不在现场,也看的真真切切。画的妙自然看得人多,有商人见有利可图,便找人临摹了去,挂于闹市处招揽生意,更有说书的见有料可挖,便将此事添油加醋,编了上中下三集,在茶馆讲得不亦乐乎。
更有甚者,还有人编了童谣,道是,王孙善保千金躯,家在钱塘小江曲,恶竹应须斩万竿,女洒桃浆男打鼓。
王韫秀细细一品,啊呀一声,这不是一首藏头诗吗?这是那个缺德鬼转世,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
原来那日事发时,墙角里却有一人正手舞足蹈地在纸上龙飞凤舞,再仔细一瞧,正是前几日被逐出王府的丹青高手。此人自从被王府赶出,败坏了名声,生意是一落千丈,幸而有一手“速写”的本事,成了万年县不良人,专在拥挤坊边监控骑马超速者,因其“速写”又快又逼真,从画中竟能分辨出骑手眼皮是单是双,故有“灵魂画手”之称。
万万没想到,王大小姐还是成了全长安的焦点,只是这次竟然是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来查他们家,元大人最终也未能幸免。
元载在去官府的路上,听一说书人说,如果你不教好儿子,那就害你全家,如果你不教好女儿,那就害别人全家。如果你和谁有仇,就教坏你的女儿,然后嫁给他的儿子,大仇就得报咯。
元载此时仰天长叹,王将军误我,王将军误我啊!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