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努力书写更厚的自己(4)

        听同伴的课就像是拿一面镜子照自己,或者像剪辑师一样剪辑自己的课堂。同伴上课的不完美有时会映射自己,执教老师的举手投足,一个发音,一个笔顺都会被听课人一帧一帧拉长后关注。不论讲课还是听课,于我来说都是不错的学习机会。

        今年是我上班的第十个年头,工作的前六年是我自由生长的浪漫期,没有参加过任何外出学习,除了自己读了一个硕士学位,对于讲课、听课、评课,我真的特别陌生。自从2018年来到第六小学,就像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一样,我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尤其是每学期的研课,最能让我学习到专业知识。

        当然这次研课同样带给我很多收获,尤其是温老师的课,让我拍案叫绝。我认为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有主线,而且能够首尾呼应。老师就像是一本书,比如温老师就是大部头。

        温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她用送别诗导入,中间引用范仲淹、李白、杜甫的诗句,还有《劝学》《吕氏春秋》引文,最后用东方朔、嵇康、王安石、张献翼的诗句结尾,课后作业推荐给学生与古琴有关的故事《管鲍之交》《广陵绝响》《人琴俱亡》《张季节鹰吊顾彦先》。整堂课用古诗词贯穿始终,一气呵成,让人听得入迷,不想下课。虽然超时不少,但是没有一点违和感,反而让我觉得课很厚重,有大家的范儿。

        细想原因,不难知道温老师一直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尤其爱读诗,还会写古体诗,日积月累,不断沉淀,厚积薄发,所以她讲这节课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能够将古诗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用得恰到好处。

        另外,魏晨晨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思路,给我的启示就是要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进行跨学科整合,比如她在拓展清朝末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时,我就反思自己,语文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先读厚,这样才可以把课上厚实。

      从温老师和晨晨老师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要继续沉淀,潜心读书,用心学习,像闫学老师说的那样,读专业的书、人文的书和教育理论书,相信我不断读书,努力学习,慢慢地我会让自己成为一本厚厚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599努力书写更厚的自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