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代?

《陆犯焉识》

作者:严歌苓

写在前面

  这本书很早之前看过一遍,那时候小不懂事,不知道书里在说什么。突然又读到,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表述的感觉,潜意识告诉我:“好好读这本书,好好体会。”然而,还是我阅历太浅,抑或文学修养太低了,怎么也无法辨别出自己的那种压抑的感觉里到底还有什么。

故事里的人和事

  看完《陆犯焉识》整本书,我去看了知乎上有关的一两个问题。有个问题问书名如何理解,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门,什么双关啊、逐字解读啊、造句啊之类的,而我看了很久这本书,对这个名字都比较懵的。其实也脑补过,会不会严女士和曹雪芹先生有一样的癖好,喜欢在人名中蕴藏一些什么?为什么把“犯”字夹在中间?就真的只是因为男主是个犯人?就像“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而我更倾向于,纯碎的用男主的身份和名字做了书名,至于男主的名字中有没有蕴含什么?那如果陆焉识的名字得到解读?其他的人呢,婉瑜、邓指等等?只是,书中确实有一些绰号起的很有目的,那这些名字也暗含着一些目的呢~
  全书没有按时间顺序写,在一些时间上的选择了颠倒,比如婉瑜为了焉识减刑而做了别人几个小时的情人等。但基本的故事情节就是陆焉识的一生,从小时候的天资聪颖、家境富裕,用逃避的方式反抗继母的包办婚姻与管束、不断的风流韵事,最主要的笔墨还是集中在被作为“反革命”而关押,在甘肃的荒漠里生活的那二十年里,以及后来的出逃,自首,释放,释放后追求自认为真正的自由——守在婉瑜身边。
  严歌苓的作品一直都是很真实又动人的,透露这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气息,比如被拍成电视剧且有段时间各个卫视轮番播出的《小姨多鹤》。而这本《陆犯焉识》也一样,虽为小说,胜似纪实文学,那种生活里真实的丑陋、无奈、扭曲和抗争混杂在一起,让人有些喘不上气来。
  焉识和他儿子子烨间接和直接的各种冲突,让我一直在想,是焉识错了么?没有。子烨错了么?也没有。他们分别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所创作的,只是这时代的变化中的冲突,抑或说不同罢了。像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被动的接受了太多环境给予的好的或者坏的信息或物质,将原来的一滩泥,捏成现在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行,每个人有着这样那样鲜明的性格,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喜欢来厌恶来将自己的情感加诸他人。也许,我们该对他人多一些“包容”?好像不应该叫包容,那不是一种强硬的情绪,像接受多云或晴天一样稀松平常的情绪看待吧。
  焉识到底爱婉瑜吗?即使在焉识确定自己爱婉瑜,并心甘情愿的照顾失忆的婉瑜时,其实我也是不确定的。我一直觉得,人的记忆是有美化功能的。在大草原上那些了无所想的夜晚和白天,有那么一个人且只有那么一个人一直给你寄信来关心你,你会怎样?一定跟多的是去回忆和她以往的种种,回忆她的好,且让她的好在你的记忆里越来越好,然后渐渐心生眷恋了吧~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焉识爱上的是记忆中的婉瑜,而不是她面前年轻时“爱他”的她,可能后来由于义无反顾的爱着记忆中的她,确实爱上了那个“等着并爱着陆焉识”的婉瑜,但一开始,我并不觉得那份爱是给现实中那个叫做“婉瑜”且已经变成老太太的人,而是给自己的记忆里某个形象的。
  至于婉瑜,她更像一个中国传统好女人好妻子吧~且是一个坚强伟大的人,那份坚强在那样的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她没有被洗脑她的孩子们的思想所洗脑,她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焉识是好人,就一直等了那么久,即使老年痴呆也一直记得自己在等的人是谁。这份感情真是动人,尤其是后来她总在夜里偷偷搬家的样子,辛酸又动人。

  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的情感,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个时代的人,站在他们各自的社会角色上的一场表演,内心不一定丑陋,却一定要做出丑陋的样子的表演。

你可能感兴趣的:(《陆犯焉识》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