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习凤
暑假里,要么是升学宴,要么是生日宴,都是在忙孩子的事。
有位好闺蜜的女儿今年20了,为了给她准备个生日宴,里里外外的忙碌,可临了日子快到了,却弄出一头火,一肚子气。
原来这孩子看起来属于那种无欲无求的,就是你让她拿意见,她会告诉你无所谓,你随便弄,结果你做了决定了,她又说丑、土、俗等等。各种不痛快。
这把我朋友气的,干着急、干上火。
作为生日宴的主角,一点也不上心,好像这事情跟自己没关系,都是父母的事情一样。
新衣服没买也不着急,甚至无所谓,穿旧衣服也可以。着实让大人着急生气。
按常理,孩子20岁了,该懂事了,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该知道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要站在家人立场上去分担和付出。
可见她的呈现一部分是性格原因,更多的应该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PET父母效能训练里,有这样的话: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看到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的父母选择“父母赢——孩子输”,有的父母选择“孩子赢——父母输”的方法,其他人则在这两极之间无所适从。
“孩子赢——父母输”
从我闺蜜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她输了,孩子赢了。
回头去看孩子这20年的成长,也是一样的,这次生日宴只是孩子成长或者说孩子人生历程中一个小事件而已。
一方面,无论父母怎么用力、用心,孩子就是我行我素,不愿意学习,没什么特别的追求。最终还是父母以很高的代价让孩子复读,走了艺术生路线。
一方面,孩子觉得我什么事不做,那些都是你们让我做的,可不就是帮家长实现目标吗?
所以,我闺蜜很痛苦,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够让孩子有目标有激情,知道为自己去努力。
这就是孩子的个性,也是父母的方式导致的结果。
“父母赢——孩子输”
还有一位同学,则是恰恰相反的,她是一个控制欲和标准很强的人,只不过她的孩子属于被动接受型。
也就是说,虽然孩子内心也抵触,但她会照做,而且成绩不错。这种孩子就是被妈妈逼出来的。
这种方式的后果是,孩子也不会有太强的主见,因为她被妈妈的主见压迫的很痛苦,不愿意成为一个像妈妈一样的人。
甚至她会渴求平淡、闲散的生活方式。
父母赢了吗?看起来像是赢了,其实输了孩子的未来。
还有一种方法叫“没有输家”
家长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哪哪都好,当看到自己家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缺点。
其实孩子都是一样的,智商情商相差不会太大,只是性格、天赋、特质不同,变现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家长如果读不到孩子的真实内心,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而一味的用自己心中的标准去衡量,那样看到的只会是缺点和不足。
如果家长更多的是倾听孩子的诉求,理解孩子的出发点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在某件事上的考虑,孩子会受到感染去和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才是共赢的。
我自己的孩子一直不愿意读私立学校,她心思敏感细腻,觉得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的父母是不想管孩子,这样会害了孩子。
可我觉得公办教育的弊大于利,所以,就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跟她做了为期两周的沟通。
最终结果是她明白了去私立学校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我这个妈妈只是提供了一个选择的选项而已,最终是她自己有了意愿做了决定。
这个结果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她为她的选择积极努力的准备着。我为我的选择积极努力的配合着,包括跟老师和学校的密切联络,目的是为了让她在这关键的六年里,获得最好的体验。
写在最后:
我重视人生的每个选择,不管结果如何,那也代表着我的经历,无怨无悔。
我同样重视培养孩子去面对她人生的每个选择,对于她而言,选择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
父母可以武断的做决定,但孩子少了一次自主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同样,缺失了训练自己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