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备课

 

      今天是2020年2月19日,我们在cctalk互动教育平台(87637114),参加了长春地区的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备课活动。

      活动分为教材培训,课例讲解和活动总结。首先由赵丽老师为我们进行长春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关于高年级的教学要求的隐性知识,它包括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认识数学的价值,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概念。这些就是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五年级数学依旧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部分编写的特点:1.注重运用操作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2.注重借助直观模型理解算理,构建等量关系丰富数学体验与思维体验。(方格图、面积模型、线段图)3.注重转化思想的运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主动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索态度。4.注重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侧重点不同。

      数与代数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用方程解决问题。

      分数加减法数属于数与代数,为了解决分数中的问题,我们要能够提出问题——自学试误——分析明理——反馈得法——归纳总结,这是五步尝试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方法应该是高年段的一个典型的教学方法。

      “图形与几何”部分编写的特点:1.设计多种数学活动(折叠、剪拼、测址、观察、比较、实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4.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5.提供猜想、验证、结论思路。

      图形与几何包括,长方体和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部分编写的特点: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与概率中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再认识,数学好玩有趣的折叠,还有包装的学问。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五年级的备课,我们知道需要我们能够读懂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能够读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的利用教学书中的情景,创设生动富有教学意义的课堂。读懂教科书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体验,深化知识,还要为学生留出空间,突出学生活动的课堂主线。

      叶华燕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案例分享——《折纸》(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关于这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知识起点,学生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数加减法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算理。2.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是通过折纸的实际体验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力。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1.谈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动手操作。3.、汇报展示,提出问题。这样设计能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又与新知识形成对比,对新旧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形成转化思想。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1.推理猜测,交流思考方法。2.独立操作,探索算理。这样就把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交流展示,总结算法。1.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有目的的追问。2.课件展示,再现方法。3.汇报结论,总结方法,体验成功。

四、迁移应用巩固提高。1.迁移应用解决减法问题。2.巩固训练。

五、总结规律,内化提升。看书质疑,回顾总结,再述方法,内化提升。

总结:体验了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在多媒体直观演示下加强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鏡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体验了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案例二分数乘法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迁移归纳、应用拓展等方法,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

        接下来的课例分享是由曹晓奇老师带来的《确定位置》,《长方体》还有《包装的学问》。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同学们一年级已经掌握了上下左右,二年级掌握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年级学习了用量角器画角,学习数对。后续六年级要提高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


      教学目标:1.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北偏东东偏北的不同以及角度的改变,教学难点会用方向角度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长方体》的案例

      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1.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2.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时,要借助实物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理解由几全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3.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平面图,猜想验证,比较数值,以及同伴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归纳总结等多种途径得到最优策略,完成有序学习。

《包装的学问》案例

      最后由李博老师为我们总结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新学科要求。

总结

      通过今天的备课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作为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和体验数学思想,它是一个不断猜想验证和思辨的过程,而老师应该在读懂教科书情境的基础上,精心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组织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获得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索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状态的形成。

二,因为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原始的初步经验,所以教师要在已有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之上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设计出富有生活经验的情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三、抽象概念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事物本质的把握,形成一般化的认识,积累具体问题,抽象化形象化的经验是形成概念找出规律的关键,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也需要同学总结自己的发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的经历观察思考,比较,探寻概括数学的本质属性的数学活动。

      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只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才能够不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也来经验。所以也知道我们充分的利用好教科书,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爱上数学。

    最后李博老师就当下网课学习也给出了忠实的建议,在现阶段互联网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要求应该是什么?也许到了现在,网课真的势在必行了,如何做好当下做好翻转课堂,那么就要求我们做好先学后教设计好导学线索,也要立足于教学阅读,培养学科素养,最后开展好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所处的是农村地区,所以对于网上教学还有一定的设备条件的限制,但是无论如何要端正我们的态度,努力备好课做好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春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