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理想国为何难以实现

我们都知道,孟子曾经也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并在每个去过的国家当官,而他当官也是有原因的,是为了将自己的仁政推行出去。所以才去各个地方当官!那推行仁政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孟子说的。

孟子在滕国当官,他给滕文公提过“饱暖有教”的建议,是叫人民“有道也。”与此同时,还要让人民饱食暖衣,但是不能逸居而无教,不然的话,人类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作为对百姓的治理,我们应该,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孟子告诉滕文公的推行仁政措施就是这些,这些是为美好的理想国所准备,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但滕文公他会采纳吗?我们结合一下当时滕国的背景,滕国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像他这种菜鸡类型的国家,被周围国家噶(砍)两下就没了,这种国家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保持不了!那你还有心思去推行仁政?但是你不推吧,你一个小国都能这么乱,又是两难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滕文公很难不选第一个选项,毕竟第一一个选项是很重要的,这是他治理国家的资本,你连这种治国资本都没有,你还当什么国家的资本家呀?你干脆回家洗洗睡算了!所以滕文公肯定是很难选择第二项的!

孟子在卫国的时候,给当时的卫国国君,也说出了自己的推行仁政措施,推行仁政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推行仁政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让每个百姓忠于国家,拥有着德性的教养,这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的品德,然而,当时的社会根本不是这样的,所以孟子才能对卫国国君梁惠王那提出这样的建议!那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又应该是什么呢?在齐国这样的国家,是一个比较领跑的国家,也算是当时的强国,所以,应该让每个50岁百姓有着衣服穿,让一些70岁的人都可以吃上一些肉,让一家八口的家庭可以不用受饿和受冻!这些其实都很难做到,但是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每个国家都能这样,那这真的是一个理想的国家!真的太妙了,每个百姓都会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有吃的,也不愁穿…可是问题来了,梁惠王会采纳吗?还是看背景,你们再看看卫国这种国家,被夹在四个强国之间!那就算你能苟下去,你也活不了多久,不管是早是晚,你照样有“逝”!所以这个时候肯定顾不上推行仁政!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你不去治理百姓,百姓只会过的更苦,这就是两难的选择了,梁惠王根本就没有办法去选择,选哪一个都是“狗带”,这就是最致命的选择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种理想国非常难去实现,因为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东西,你就算能推行仁政,那周围的国家问题该怎么办?估计还没推行多久,你就凉了吧?所以这也就是理想国很难实现的一个致命原因:天下分崩离析,不然为什么会有礼崩乐坏一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好的理想国为何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