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城墙

文/孙见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这片土地上磊起的恢宏诗篇。

这诗行屹立至今的最大秘诀就是烧铸在每一块城砖上的那些文字。从主管的地方官到烧砖的工匠,名字都铸在砖上,哪块砖坏,砍谁的脑袋那是清清楚楚的。于是,有了南京城墙巍然屹立风风雨雨六百多年岿然不动!

图片发自App

当然城墙的建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光讲责任并不能让一盘散沙集聚成塔。南京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

图片发自App

朱元璋一定是下定决心要在南京世代为王的吧,他把城墙修成14米宽,14到21米之高,顶部的宽度也在4米到9米之间,万世为王的雄心就这样砌成的。即使到了日新月异的今天,南京依然未能把朱元璋的城市规划填满!

为便于防守,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为防止雨水渗沥,用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从来都是由品质铸就的啊!到今天,南京城墙已被修复,连接,贯通,可以环城周游。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两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精兵利卒,陈利兵而谁何!

图片发自App

大城市少不了的是进水与排水,南京城水道的安全措施也极谨严,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谓煞费苦心,防人之心与害人之心一个都没有少! 

图片发自App

但即使这样厚实到几乎牢不可破的城池也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就被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攻破,在这样的历史剧变面前,朱皇帝的雄心立刻显得像是过于防范过于嫌忌的小人之心了。也正应验了亚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难道朱皇帝不知道众志成城这句话?还是忙于建造城墙的时候忘了管教儿孙?一座挖空心思建造起来的不朽之城,一座屹立在历史封面上牢不可破的哀城,让多少人摩挲,多少人扼腕叹惜!

蹉跎了诗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