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活出自己

文/学乃身之宝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活出自己。"

我想,这句话特别适合塔拉·韦斯特弗,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女孩,17岁前从未上过学,现在却拥有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还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而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除了哥哥的影响、导师的帮助,以及几位好友的支持外,主要原因在于她尽力重塑自我,活出自我。

换句话说,当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她的生命才被照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8年出版)这本书就是塔拉自己撰写的回忆录,此书一经出版就震惊世界,仅仅上市一周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仍居高位,塔拉也因此被评为2019年"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本书的英文名为《Educated》,直译过来是"受教育",也可以翻译为"求学路",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初看起来,像一本励志书的书名,但读完会发现,这本书并非阐释成功学,甚至和鸡汤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有着两层意思,一是"逃避";二是"找到新的信仰",而这也是塔拉"活出自己"的过程。

今天的文章,我就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一个人该怎样活出自己。

1.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会失去自我

生活中,有两种评价系统,也可以说是两种目光:

一种目光注视着你,审视着你,只是为了看你是否符合他对你的期待;另一种目光注视着你,欣赏着你,只想看见你的真实存在。

前一种目光,可以说是外在评价系统,后一种目光则是内在评价系统,而过于在意外在评价的人,只是为了他人而活,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

17岁之前的塔拉,就是那个一直满足父母心愿(尤其是父亲)而活着的人。

塔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有5个哥哥,1个姐姐,在这个9口之家中,父亲是绝对的领导者。

父亲是一位虔诚的摩门教派信徒,信奉自我生存,且脾气暴躁,固执独断,不允许家里人违背自己的意志,包括母亲。他经营一家废料厂,坚信末日论,并为即将到来的"末日"做着各种准备,同时,他不允许孩子们去上学,认为学校等政府部门都存在阴谋和罪恶;家里人生病也不允许去医院,坚信医院里的药物为上帝所憎恶,家里自制的草药则是灵丹妙药。

妈妈是一名助产士和草药巫师,自学成才,是当地方圆百里唯一的产婆。

塔拉从小就接受着这样家庭生活的影响,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家里帮父亲干活,帮母亲制草药,更为重要的是,她还承受着哥哥肖恩的霸凌,但她依然选择隐忍和顺从,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反抗,就是在违背父母的意愿。

正是生活在这种糟糕、扭曲的环境中,塔拉失去了自我,或者说,那时的她还不知道什么是"自我"。

她完全是由他人来定义自己。她对父母塑造的外部世界深信不疑:不上学、不去医院,是正常的;女人呆在厨房是合理的;女人穿裙子,打扮自己,是不正常的,因为那是"妓女"的行为;对于哥哥肖恩的虐待,不发声,也是合情合理的,上述这些都是她"心甘情愿"选择的结果。

2.尊重自己的感觉,才能活出自己

每个人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但如果我们过于在意外部评价体系,就会失去自我。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尊重自己的感觉,才能活出自己。

塔拉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是从哥哥泰勒通过自学离家上大学开始的。

直到某天清晨,塔拉再次被肖恩殴打,当时那个背叛父亲选择到外面读大学的哥哥泰勒恰巧回来,他被眼前那一幕惊呆了,于是泰勒劝说塔拉去参加考试,申请大学也离开这个家,那时的塔拉才真正尊重了自己的感觉。

她意识到,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外面还有另一个世界。

就这样,塔拉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为了走出家门,从头开始学习。哪怕学习很辛苦、很吃力,她都毅然坚持着;即使父亲时常愤怒,也无法动摇塔拉改变现状的决心,利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学习。

虽然经历两次考试,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她被杨百翰大学录取了。

那一刻,她迈入了新世界的大门,而这一刻的到来不容易,因为她要与否定自己的声音作斗争,包括父母的阻挠,肖恩的嘲讽,好在最后赢的是她。

可见,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感觉。

感觉,是我们存在这个世界的证明。

如果我们总是被父母,或其他人锲而不舍地否定时,就会感觉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们在这样的关系中,严重遵从了对方的判断,忘记了自己的感觉,这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只是为别人而活,慢慢地就会觉得活着真没意思;而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己的感觉,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像塔拉那样,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且会有种生动而美好的感觉。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任由他人否定自己。

3.痛苦无法避免,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活出自己,并非简单地尊重自己的感觉,还需要承受一些必然的痛苦,因为生活就是充满不确定性,活出自己也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就像塔拉,她以为申请到大学,生活便是另一番景象,结果却超乎她的想象,因为那只是她活出自己艰难历程的第一步。

首先,在学校时,她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因为从出生开始就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她,几乎没有接触过家人和教会以外的人,所以新世界中的生活,让她措手不及。课堂上,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个常识的问题,她还要发问,以致被所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怪胎。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她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家人思想极端,母亲告诫她污垢是诚实,洁净是虚伪,这让她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她不知道上厕所之后要洗手,一周只洗一次澡,有时还不用香皂,常常把食物放在冰箱,直到腐烂也不清理,水槽里经常堆满没有清洗的脏碟子,而这些影响了她的人际关系,让她没有朋友,与室友相处艰难。

再次,在家里,她还是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身体上,她离开了大山,到了大学去读书,但心理上,她还在"过去生活和新生活"中挣扎着,所以,一旦从学校回到家,她还会本能地遵循父母的教诲, 思想会再一次被父亲的思想所替代。

上述这些经历对于塔拉来说,都是在承受痛苦。

好在,她内心的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一直存在,且越来越响亮,因为她看到了新世界中可以活出自己的自由。

有时,痛苦发生,自我被撕裂了,但这时,光就可以照进来了。

塔拉正是在挣扎的痛苦中,露出了自己的伤口,新世界中的自由之光,才能够照进来。

不用忘记,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4.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武志红老师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对于塔拉来说,重塑自我、活出自我,就是她生命的意义,因为她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不断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正常人"。

其一,摆脱对于父母的愧疚感。

塔拉活出自我,寻找自我的代价是,与父母切断联系,因为父母不愿接受全新的她,而这在她看来就是对父母的背叛,这让她有种深深的愧疚感。

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她接受了心理治疗,同时她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学术科研上,这让她逐渐意识到,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如果谁也无法改变彼此,那就接受现实,各自过好生活。

正如塔拉说的:"我在剑桥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或者说,我变成了一个相信自己属于剑桥的人。我对家庭长久以来的羞耻感几乎在一夜之间蒸发了。"

羞耻感的蒸发,意味着她也摆脱了对父母的愧疚感。

其二,挣脱背叛家人的恐惧感。

自我拯救的塔拉,除了要摆脱对父母的愧疚感外,还要挣脱失去亲情的恐惧感,因为除了父母,其它的兄弟姐妹,以及外婆等家人,几乎都在离她而去,把她当作危险分子,这样的情感压力时常折磨着她。

同时,父母还想着感化她这个日益邪恶堕落的女儿,也让她心生恐惧,因为这会再次勾起她过去的经历。

后来,临近毕业,她给母亲发信息,想约她单独见面,但母亲拒绝了她,因为母亲不想避开父亲和她见面,也正是在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不该再困扰其中,应该开启自己的新生活,与父母不再联系。她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过去的生活了。

其三,接纳自己,才能真正活出自己。

无论是对于父母的愧疚感,还是对失去亲情的恐惧感,以及对自我的深深怀疑,都源于她无法接纳自己。因为在她心里,如果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就是一种背叛,而这样的认定都源于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

而当她意识到"我这一生,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时,就懂得了"只有我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于是她开始和父母对峙,揭露肖恩的恶行,哪怕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她依旧坚信,自己可以过好这一生。

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了,父亲想从她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她自己,而这个"自己"就是她一直想活出来的自己、真实的自己。

虽然她失去了曾经的家,但留下的这个"自己"弥足珍贵,那是她活着的意义。

可见,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个人都和塔拉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人生,这个选择权一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哪怕我们没有一个好的童年,没有无条件爱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清楚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活出那个真实的自己。

或许在"成为你自己"这条路上充满曲折坎坷,但我们一定要坚信,这条路终将会到达,且值得走下去。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