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第十章(3)吃肉喝酒杀生,凭什么也能觉悟成佛?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清除心灵之镜,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二句】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1、

专,本来是抟。

抟,本意是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在这里引申为“专精守气”的意思。

比如《管子•内业篇》就有一句类似的话:

“抟气如神,万物备存。”

2、

,表示婴儿的状态,即:

柔而不刚。

老子认为,人就应该像婴儿一样以为本,为什么?因为是一种不固定的状态,可曲可直,能屈能伸,像水一样,它没有固定的状态,随方就圆,完满自在,永远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而——属于一种固定形态,自己限制了自己,失去了开放性和可能性。

3、

王弼对这一句的解释很精彩:

“圣人,应物而无累于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普通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为求方便会贴上各种标签,贴标签没错,但问题在于普通人会执着于这些标签,会把死标签当成活人和活物来看待,从而迷失在各种表面现象中不能自拔,形成了一种固定型的思维,最终被“物”所累,失去了心态的开放性和成长的可能性。

圣人就不一样,他们虽然也贴标签,但是不会执着于标签,而是跳出标签,始终保持弹性,保持“柔”的状态,保持一种新鲜的活力和开放的心态,没错,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就是如此。

所以《金刚经》里有一句话说的很精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没错,不要让你的心“住”在任何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永远保持“新生”的状态,当年的禅宗六祖慧能就是因为听到别人读这第句话的时候豁然开悟,那么,怎样才算是应物而不累于物呢?

4、

先讲一个关于鸠摩罗什的桃色新闻,众所周知:

鸠摩罗什既是一代得道高僧,又是一代译经大师。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经》、《法华经》和《维摩诘经》等等、通通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但是,非常之人一般都有非常之行。有一天,鸠摩罗什正在草堂寺讲经说法,皇帝、文武官员以及弟子上千人,都在肃容观听。鸠摩罗什忽然从法坛走下来,向后秦皇帝姚兴说:

“我现在欲望来了,需要女人!

皇帝姚兴不仅不责怪,还十分配合的欣然听令,当即传唤了一名宫女,与鸠摩罗什共享鱼水之欢。然后,姚兴又说:

“大师超悟脱凡,天下莫二,怎么可以没有后代呢?”于是强行赠予十名歌姬给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不仅不推脱,还欣然从命。从此搬离僧房,别住一处①。

此事一经披露,天下震动,僧人们纷纷效仿。但是至今,好像没有佛门中人愿意提及鸠摩罗什大师的这段风流往事。这正是我一直诧异的地方,后来在《六祖坛经》一书中,我又读到了类似的违反佛门戒律的情节。

5、

这就是传说中关于“肉边菜”的故事:

当年禅宗六祖慧能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后,其他弟子心有不服,意欲争夺衣钵和袈裟,慧能一路南逃,逃到了广东的曹溪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追杀。慧能被逼无奈,只好跟几个猎人混迹在一起,一混就是十五年②。

那么这十五年来慧能是怎么生活的呢?恐怕一般的佛门弟子都不敢想象:

猎人们负责打猎,慧能负责收网;猎人们吃锅里的肉,他吃锅边的菜。这就是佛门里著名的“肉边菜”典故的由来。

不过我觉得,《六祖坛经》为了慧能大师的形象可能有所避讳。实际上,慧能大师更可能过的是跟猎人一样的生活。

打猎吃肉,样样俱全。

否则的话,你在前线拼命,他在后院放生。这样的乌龙队友,你能收留他十五年吗?但是,为什么佛书中不愿意接受慧能大师杀生吃肉的事实呢?

6、

这大概就在于,悟道与未悟道的区别。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达摩血脉论》里面有这样一番对话,可以说是这个问题的完美解答。

有人问:

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什么能成佛?

达摩答:

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要见性,就会发现淫欲本来空。

有人问:

屠夫操杀生之业,凭什么也能成佛?

达摩回答说:

只要见性,杀生亦不妨碍成佛;如果不见性,鬼迷心窍,纵然天天念佛也没什么效果。

可见,达摩祖师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得道成佛的关键在于:

是否见性,也就是是否悟得本性,而不在于他是否出家,是否吃素,是否念佛。

7、

晚明思想家王阳明的弟子何心隐也曾说过一句名言:

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自可证涅槃心。

此言一出,天下震动,顿时被众人视为异端邪说。就连梁启超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也将其贬评为狂禅。不过,梁启超虽然是一代大儒,但如果我们站在佛法的最高意义上来看,他的批评就显得有点“侏儒”了。如果何心隐属于狂禅,那么达摩祖师应该算是一代狂僧。如果连禅宗的第一祖师都是狂僧,那么请问,中国流传两千年以来的佛文化将置于何地?

其实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佛教徒们托钵乞食,收到什么供养就吃什么,并没有荤素之分。反而是佛门叛徒提婆达多当年另起炉灶分裂佛教的时候,有禁食荤腥的戒律。

而在中国,是在佛教传入几个世纪以后,直到梁武帝依据《愣伽经》“一切众生皆在过去世为我父母”的教义方才正式颁发了佛教徒禁食荤腥的规定。

显而易见,这个世界与佛陀的距离越来越远,世人对佛法的理解也越来越窄。直到现在,佛法已经变成了许多人思想上的紧箍咒。

8、

所以老子才在这里提出一个了一个诘问: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为什么要像婴儿一样呢?因为婴儿身上有一个特点:

就是顺性而为,始终保持着一种混沌无知的状态,也就是佛家所谓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

婴儿在15个月以内在镜子里一般是认不出自己的,他们没有“我执”,他们的状态正是“无我”。

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一件事情:

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我们会嗤之以鼻;如果发生在婴儿身上,我们却会哂之以笑。

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随地大小便。

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婴儿所作所为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觉得婴儿天真率性,一切都是“无心而为”。比如像古希腊哲学家“犬儒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曾经以一句“别挡住我的阳光”骂服了亚历山大大帝。他同样有一个举世闻名的不雅嗜好:

随地大小便。

他提倡人要“像狗一样活着”,不要违背人性中动物的本能。只是他的说法太过于原始,连言辞都懒得修饰。哪像老子只用一句“能如婴儿乎”便征服了世界,引得千载流传,万人敬仰。


【参考资料】:

1、《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2、《六祖坛经·行由品》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

你可能感兴趣的:(《酷说老子》第十章(3)吃肉喝酒杀生,凭什么也能觉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