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电视剧《三十而已》热播,剧中的王漫妮宁愿透支信用卡,也要过努力维持体面的精致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久未谋面的“精致穷”又回到了大家的视野。
什么是“精致穷”呢?指的就是那些赚钱不多,花钱却不少的年轻人。在消费主义的鼓吹下,很多人高举“信贷”的大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消费方式,本质上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的及时享乐思维,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延迟满足感。
这两种观念哪种更胜一筹,哪种能让我们更加快乐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分享——《推迟满足感,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看看究竟谁更胜一筹。
说起“推迟满足感”这个词,你可能并不陌生,很多成功人士还将其奉为人生法则,比如“字节跳动”的老总张一鸣,他就非常忠爱“推迟满足感”这个词,并将其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算法。
说起“推迟满足感”,就不得不提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中,小孩子们面前摆满了棉花糖等零食。他们面临几个选择:一是立刻吃掉棉花糖,但没有奖励;二是坚持一下,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这样可以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实验发现,那些擅长等待,可以为了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学习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等。
这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在等待中所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学家将其命名为“推迟满足”。
“推迟满足感”也是《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是自律的第一个原则,主张直面问题、感受痛苦,并通过解决问题享受到更大的快乐。“推迟满足感”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要法宝,它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曾接待过一位这样的病人,她想通过心理治疗纠正自己拖延工作的恶习。一番交流后,作者发现,病人处理工作事务时,总是倾向于“先易后难、先甜后苦”。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的六个钟头里,她就不得不面对剩下的那些棘手的差事,以至于一拖再拖,无法完成。
看到这,同样被“拖延症”困扰的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工作太多,先刷会手机再说;减肥太累,先吃饱了再减;娃毛病太多,大点了再教育。总之,一句话,重要的事情那么多,可我只想一拖再拖。
其实,解决的方法并不难,只需要重新调整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就可以了。所以在书里,作者建议病人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就立刻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这样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假如一天工作按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病人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这个案例也很好解释了“先享受,后吃苦”与“先吃苦,后享受”带来的心理差异,同样一件事,次序不同,心理感受也截然不同,前者是先甜后苦,后者是先苦后甜。而且,也正因为有了前后对比,导致先甜后苦的“苦”会变得更苦,所以我们一拖再拖,不想承受;先苦后甜的“甜”变得更甜,所以我们分外珍惜、更加自律。
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就可以学会自律的原则,避免只图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
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男孩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方休。
对于六岁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时不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
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
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
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但作者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最终成为失败者,而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对此,作者总结了四条规律。
第一、要在自律上为孩子做表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孩子便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相反,父母的生活贪图享乐、任意妄为,孩子们也会照单全收。第二季诗词大会的冠军武亦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的她也不爱学习,甚至出现厌学倾向,一番思考之后,父母决定与孩子一同自律。他们从来不会在武亦姝面前玩手机,而是一家人一起看书,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
第二、要对孩子充满爱心。生活里,一些父母喜欢用专制代替爱心,这会使得孩子觉得世界不安全。他们不愿推迟满足感和安全感,更想选择当即透支快乐和满足。
第三、要增加对孩子的陪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一位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的因素中,有一个非常微妙的要素,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这点甚至比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更重要。父母的陪伴,能让他们更了解孩子,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而反观那些“问题少年”,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不够温暖的家庭,这些都和“缺少父母陪伴”有关。
第四、自尊自爱自信的价值培养。“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自尊自爱自信作为人生的起点,有着比黄金还重要的价值意义。而这种自信必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至自暴自弃。
总之,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这是一项长期修炼,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