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听到片子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时候,看哭了一大片国内媒体人,我就开始期待国内上映的日子了。因为,王小帅的电影并非那种可以把人看哭,哭到死去活来的那种类型,这无疑给我增添了很大的兴趣。
说来惭愧,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小帅导演的作品我只看过三部,《我11》《闯入者》和刚刚看完的《地久天长》。
因为看的不多,所有对于王小帅导演的创作还不是特别了解,从我看过的三部片来看,虽然风格有差别,但是,对社会变革中的普通人的关注是小帅导演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影片主题。
我11虽然外在来看是一部青春片,一个11岁小孩的文化revolution下的成长。和本片一样,因为小孩儿生活在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于是个体的成长变得更加普世性。我11中的“我”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反革命事件,从而永远的改变了“我”对生活的认知,也改变了“我”父母和我身边所有人的生活。当然,这样讲起来似乎片子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作品,但实际上,笔墨更多还是停留在了“我”和我的父母的生活之上。罪案和社会背景依然只是“噱头”,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成长状态。
《地久天长》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一对夫妻在经历了计划生育的残酷、下岗的残酷之后又再经历了丧子、丧友的故事。仿佛一段人间悲剧。
总体来说,电影没有比我期待的更好看,但也达到了我的目标水平!
从友谊地久天长到事故再到和解,三个故事核心。
同时增加了包括王源饰演的“儿子”和齐溪饰演的“婚外恋”两个辅助情节。不过,为了将所有的故事更好的展现,片子在这状态下被剪的更加碎片化,除了前文所述的核心故事之外,增加了其他故事。这也导致在观影过程中有一点点主次不分的杂乱感觉,失掉了核心故事所营造的很多氛围。
几个很有看点的情节也没有进一步展开(是的,我指的是咏梅因计划生育被迫引产和下岗),不过,据说关于下岗的这一部分,在柏林展映的版本中有相关矛盾激化并导致冲突的桥段,但在国内公映版本中被删减掉了(私信觉得不删减的话不管是对人物情感或者社会环境的交代都能有一个更大的作用)
不过依然瑕不掩瑜!
电影很大一个看点来自于两位主角的表演,王景春和咏梅也凭借本片获得了今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演。看过成片你才会发现,他们俩真的就是生活在电影里
地久天长的时间跨度大约有三十年左右,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本世纪结束,这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变和腾飞的时代。在这期间计划生育一直贯穿至21世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的状态下,经济腾飞伴随着结构转型的阵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让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一步一步退出历史舞台,在这样的契机下,导演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角们也可以算是被计划生育所影响、在改革浪潮中经历风雨的一代。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王景春和咏梅开始了人生悲剧之旅,因为计划生育他们失去了第二个孩子,也永远失去了下一个孩子,紧接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下岗,此后因为事故发生而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的朋友渐渐疏远,在王景春和咏梅身上所经历的就像是后wenge时代的《活着》,有一种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悲天悯人之感。
但是即便如此,
地久天长最让我开心的是虽然很多人说哭到死去活来,但其实,电影里所有的情感依然是非常克制的,从开场王景春抱着刘星狂奔向医院的时候,人物的表演、情感的递升、音乐和镜头无不配合着将气氛推向高潮,当我们准备迎接一场撕心裂肺的情节时,导演用一个远景,离开了“悲痛”的核心——两位父母,紧接着配乐渐渐消失,镜头一转。
像这样的处理方式,片中太多了。所有的情绪都是克制的,我想这也是导演的用意,他不希望电影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情感的宣泄上。
一方面,情感的而克制与王景春和咏梅在电影中的角色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导演依旧希望将片子更多的是定义在时代背景下的人上,而不是他们所经历的悲剧中。
这是中国那些个意义性年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状态。不过是那敏感的十年也好还是那激进的四十年,每一个时代,个体最终都会被社会性所掩盖,进而一个人就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人。
尽管男女主角在经历这“生不如死”的社会和人生变革但她们依然让生活继续下去。这样的故事走向意味着片子的核心是在讲人而不是悲剧。导演前期的采访和自述中也都能作证这样的目的。
小帅导演在电影上映时就在豆瓣电影上写下这样的内容:“我觉得好的创作都有其人文关怀的成分存在,有人关注底层的困苦生活,也有人关注奢靡的上流社会。对我而言,摄影机要对准寻常百姓,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肌理。”“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一个人,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还是在那么坚韧的生活着,依然抱着善意,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我的一个理想。事实上我们的社会,这样理想的寻常人比比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福报,把这种福报放到电影里很重要,让它扩散出去,让善意和宽爱去传播,而不是勾心斗角、谩骂诋毁。”
以此来看,不管电影有没有达到一个对那个年代或激流勇进社会的批判目的(揭露目的),这都不是影片本身的核心要素。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哪一种社会背景下,人的自我生长和生活的绵延不断才是影片的核心要素。
包括我11最后的结局和本片的结局,最终都不落俗套的走向了和解。这种和解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对于观众来说,一个圆满的和解要比任何艺术性的结局来的实在,观众宁愿看到所有的坏人都变好,所有的好人都原谅坏人也不远看到一个充满艺术性或反思或讽刺或启发性的结局。当然,这不是在吐槽我们的影视作品,这只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面对生活的一种文化影响。
就事论事,无非对错。
包括最近在电视热播的剧集《都挺好》一样,剧集最后也是一个非常圆满的和解式结局,被憎恨的父亲以老年痴呆完成了自我“救赎”,通过这种个人悲剧式的结局来引出一个圆满的和解,让在观剧过程中一直高呼拒绝洗白的人无话可说。
所以说,天长地久有时尽,但生活却永不停歇,电视中的所有角色都在经历着变故,包括浩浩、茉莉、海燕、英明、美玉、新建。
希望未来他们的人生都会继续生生不息!!